[发明专利]一种靶向性T淋巴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7083.5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玲;钟春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867;C12N15/62;C07K1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靶向性 制备方法和应用 嵌合抗原 专一性 杀伤肿瘤细胞 抑制肿瘤细胞 扩增 体内 细胞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性T淋巴细胞,包括靶向DR5的嵌合抗原受体CAR‑DR5和/或靶向c‑Met的嵌合抗原受体CAR‑c‑Met,CAR‑DR5可以专一性的靶向DR5,CAR‑c‑Met可以专一性的靶向c‑Met,从而促进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扩增,高效且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并且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逃逸的发生,更好的维持细胞的活力和杀伤力。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靶向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靶向性T淋巴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排位第五位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由于肝癌死亡的人数超过十万。目前,HCC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其中,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被认为是现有科技中有可能彻底清除癌细胞的方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作为当前最新的免疫细胞技术之一,因其能够表达特异性受体靶向识别特异性的细胞如肿瘤细胞,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CAR-T的肿瘤识别蛋白为人工设计的跨膜信号蛋白,CAR-T免疫细胞是应用基因修饰病人自体的T细胞,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可以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方式活化淋巴细胞,从而杀伤肿瘤。CAR-T免疫细胞因抗肿瘤的特异性和靶向性增强,同时杀伤活性和持久性也增强,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肝脏是机体的免疫器官,拥有独特的免疫系统,具备免疫监视功能,能将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作为异物加以清除。但HCC通过抗原的表达异常,代谢产物与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肝癌细胞所处的免疫微环境发生改变等途径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发生肿瘤免疫逃逸。因此,亟需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特异性强且能够减少肿瘤免疫逃逸发生的方法用于HCC治疗过程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性T淋巴细胞,包括靶向DR5的嵌合抗原受体CAR-DR5和/或靶向c-Met的嵌合抗原受体CAR-c-Met,CAR-DR5可以专一性的靶向DR5,CAR-c-Met可以专一性的靶向c-Met,从而促进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扩增,高效且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并且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逃逸的发生,更好的维持细胞的活力和杀伤力。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靶向性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性T淋巴细胞,包括靶向DR5的嵌合抗原受体CAR-DR5和/或靶向c-Met的嵌合抗原受体CAR-c-Met,其中,所述CAR-DR5包括从氨基端到羧基端顺次连接的靶向DR5的单链抗体、胞外铰链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AR-c-Met包括从氨基端到羧基端顺次连接的靶向c-Met的单链抗体、胞外铰链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靶向DR5的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靶向c-Met的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发明中,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TNFRSF10B),其胞质区含死亡结构域。DR5在肝癌等多种实体瘤细胞中广泛表达,而在普通细胞中表达很微弱的细胞表面抗原。当它与相关配体结合时,能选择性地杀伤多种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又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y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一类独特的亚族。c-Met的高表达常见于人肝脏等多种实体肿瘤,c-Met与HGF结合产生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将会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诱导癌症的发生。因此,c-Met是肿瘤特别是肝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