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储货柜的取货方法和销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6009.1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曙铭;王乐军;孙加红;刘春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乐军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F11/02;G07F11/7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柜 取货 用户终端 服务器 标识信息 销售系统 发送 密码输入提示 消费者输入 发送指令 认证通过 输入操作 二维码 出货 扫描 拥挤 排队 查找 认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货柜的取货方法和销售系统,所述包括以下步骤:用户终端扫描储货柜上的二维码,获取所述储货柜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储货柜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号查找所述储货柜是否存在相应订单,若查找到,向用户终端发送取货密码输入提示;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消费者输入的取货密码,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所述取货密码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向储货柜发送指令控制出货。本发明的取货方法,无论自取还是代取,输入操作均在用户终端上进行,解决了取货人多时发生的排队拥挤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助服务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储货柜的取货方法和销售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学生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和用餐时间相对集中,导致了取件和用餐等场合都会出现高峰期,拥挤和排队现象严重。以食堂、快餐店等公共用餐场所为例,在用餐高峰期时,由于很多消费者会花费很多时间用来选择餐品和点餐,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要等待的时间太长而选择其他地方吃饭,造成了顾客流失。因而将自助下单引入到用餐场所,是有很大意义的。但是,尽管引入了自助下单,当处于用餐高峰期时,即使餐品备好了,等待服务员的送餐也需要很多时间,因此,自助取餐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经有将取货柜应用于自助取货的相关技术。
目前关于自助取货柜的取货方式主要有两种:取货码取货和扫码取货。
取货码取货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在柜体上设有一个输入装置,当有多个人取货时,就需要排队,并且,输入取货码时,很多用户是记不住取货码的,还需要先找出取货码信息,再进行输入,取货效率有待提高。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在取货柜每个格口的门上均设有输入装置,用户根据收到的格口位置和取货码,到取货柜寻找该格口再输入取货码,一方面,格口的位置查找较麻烦,另一方面,当发生相邻格口同时取货的情况时,用户会发生拥挤,仍然会出现等待的现象。
扫码取货相对于取货码取货更为快捷,扫码后取货柜自动打开相应格口门,但当前的扫码取货,只有下单者本人的手机能够实现,对于代取的用户,仍然需要通过输入取件码的形式取货,不能完全解决排队等待的问题。
取货人越多,以上缺陷越明显,因此,针对取货人多的场合,如何提高取货效率,解决排队、拥挤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储货柜的取货方法和采用所述取货方法的销售系统,取货时,用户终端扫描储货柜上的二维码,获取二维码所述储货柜的位置或编号等标识信息,并将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据此判断用户已到达储货柜位置,然后向该终端发送输入取货密码的提示,通过验证取货密码确定是否出货。本发明采用的取货方法,无论自取还是代取,输入操作均在用户终端上进行,解决了取货人多时发生的排队拥挤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储货柜的取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终端识别储货柜上的编码,获取所述储货柜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储货柜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号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号查找所述储货柜是否存在相应订单,若查找到,向用户终端发送取货密码输入提示;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取货密码,并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所述取货密码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向储货柜发送指令控制出货。
进一步地,若根据所述用户号未查找到相应订单,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询问是否代取件;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用户应答,并将应答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若应答结果为是,服务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取货密码输入提示;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取货密码,并发送至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乐军,未经王乐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