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4895.4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汲小溪;高利翠;陈露佳;王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转移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资源转入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一风险识别,得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根据资源转出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二风险识别,得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根据第一风险识别结果和第二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目标账户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自动对目标账户的实时资源转移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存在欺诈销赃行为的可疑账户,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者损失,同时,结合转入风险识别结果和转出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最终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提高了欺诈销赃行为判定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但是,也给网络犯罪分子创造了实施网络欺诈的可能性,网络欺诈行为随之增加,欺诈犯罪层出不穷,据统计每日上千位欺诈者在进行资源销赃支出,每个欺诈者涉及约几十个受害者。例如,徐玉玉电信诈骗等案件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思考。
当前,对网络欺诈销赃行为的管控方式主要是:针对受害者举报投诉情况,进行核实并管控,但往往欺诈者通常会迅速资源转移,在短时间内完成销赃,因此,接收到受害者举报投诉,再到定性为欺诈行为的过程中,欺诈者已经转入账户的资源进行销赃处理,管控时效性比较差,无法实现对欺诈者的欺诈销赃行为进行及时防控,进而无法及时阻止欺诈者资源转移。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只针对被投诉的欺诈行为进行事后管控,并未对资源转移进行实时监控,对欺诈、销赃资源转移进行管控的时效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能够自动对目标账户的实时资源转移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存在欺诈销赃行为的可疑账户,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者损失,同时,结合转入风险识别结果和转出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最终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提高了欺诈销赃行为判定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包括:
根据资源转入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一风险识别,得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
根据资源转出请求对所述目标账户进行第二风险识别,得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账户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风险识别模型根据资源转入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一风险识别,得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
利用第二风险识别模型根据资源转出请求对所述目标账户进行第二风险识别,得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
利用第三风险识别模型根据所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账户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风险识别模块,用于根据资源转入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一风险识别,得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
第二风险识别模块,用于根据资源转出请求对所述目标账户进行第二风险识别,得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
监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账户的资源转移风险监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风险识别模块,用于利用第一风险识别模型根据资源转入请求对目标账户进行第一风险识别,得到第一风险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4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