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7022.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媛;彭莹;赵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0 | 分类号: | H04W48/10;H04W76/11;H04W76/14;H04W76/15;H04W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恺宁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对象 终端 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连接建立 单播 组播 标识指示 确认响应 指示终端 终端发送 终端确定 通信组 广播 成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通信对象,并广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响应,则确定与通信对象成功建立了连接。由于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的通信对象标识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因而若第一终端需要发起单播时,可在通信对象标识指示一个终端,若第一终端需要发起组播则可在通信对象标识中指示终端待加入通信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TE V2X系统中终端之间无法建立单播或组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借助车-车,车与路测基础设施、车与路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可实时感知车辆周边状况、共享道路信息并进行及时预警,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解决道路安全问题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现有的LTE V2X技术中(Rel-14LTE V2X技术),在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与UE之间传输数据的PC5接口(也称之为直通链路,协议上描述为Sidelink)已经可以支持基本的基于道路安全的业务的传输。其中,主要面向的是数据包大小为50-1200bytes之间的业务包,要求的业务包在规定的覆盖内其传输的可靠性大于95%。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一些应用场景的出现,例如:车辆编队、高级驾驶、传感器信息共享、以及远程控制等应用。这些应用中有些要求的是一个组内的UE之间的通信,或者两个UE之间的单播的通信。因此,V2X系统需要考虑单播以及组播等场景,然而如何实现UE之间的单播或组播通信,业界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联网无线系统中终端间之间无法实现单播或组播通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通信对象,并广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通信对象标识和服务类型,所述通信对象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待加入的通信组;
所述第一终端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响应,则确认与所述通信对象建立连接。
如此,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过程可包括,确定通信对象,并广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响应,则确定与通信对象成功建立了连接。由于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的通信对象标识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因而若第一终端需要发起单播时,可在通信对象标识指示一个终端,若第一终端需要发起组播则可在通信对象标识中指示终端待加入成的通信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TE V2X系统中终端之间无法建立单播或组播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广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控制信道,或者业务信道中当前可用且满足时延要求的时频资源广播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指示有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确认响应时使用的响应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响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响应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确认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响应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连接确认响应消息,所述连接确认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能力,确定出后续业务信息交互的时频资源,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7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