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霉毒素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2052.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4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岩黎;宁梦鸽;班珺;孙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定量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方法及酶联核酸适体(ELLA)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加以改进的直接竞争ELLA检测模式,采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寡核苷酸片段,精确度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将核酸适体作为对靶物质的识别元件,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放大反应信号相结合,建立了酶联核酸适体检测AFB1的方法。依据此原理对AFB1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研制。该试剂盒理论检出限为0.7ng/ml,灵敏度高;花生样品的变异系数为3.54%~5.01%;玉米样品中的变异系数为3.97%~7.59%,精密度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酶联核酸适体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由黄曲霉、特曲霉以及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含有二氢呋喃环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I级天然致癌物。AFB1主要存在于玉米、花生、坚果和棉籽等食物中,其毒性之强、污染之广对生物环境、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AFB1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会引起细胞错误的修复DNA,导致DNA诱变。肝脏成为其最主要攻击的靶器官,慢性毒性会使肝脏出现一系列亚急性或慢性损伤,甚至诱发肝癌。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的AFB1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层析法(IC)等。虽然这些方法能够达到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AFB1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检出限高,试剂对操作者危害大,且测定结果容易受到样品中其它物质的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净化后的样品需进一步衍生,操作繁琐、仪器昂贵,不适合大批量检测及现场检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易产生离子抑制现象,且对样品纯度要求高,设备操作复杂,仪器价格昂贵;酶联免疫吸附法所需的抗体制备成本高,保存条件苛刻,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免疫层析法除了特异性的吸附外,可能会因分子的错误识别和分子间非选择性的作用力而吸附一些杂蛋白质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AFB1的严重污染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食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解决这一毒性强、危害大、管控难、检测要求高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一种方便、快速、灵敏的AFB1检测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精确度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能广泛用于食品安全部门定量检测AFB1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酶标板、第一生物素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体、第二生物素标记的互补链、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HRP-SA)、显色液、终止液。
进一步地,所述酶标板为96孔酶标板,和/或所述显色液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
进一步地,其中AFB1标准品被配置成AFB1标准工作液,所述AFB1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0~100n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