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1881.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梅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B61L23/04;G01D21/02;B61K9/10;B61K9/02;B61D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成兴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8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巡检机器人 轨道交通隧道 控制系统 站台 智能检测系统 光纤传感器 实时监控 传送 隧道 导轨 轨道交通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安全隐患 报警信号 轨道交通 预警信号 运行系统 运行状态 两侧壁 内壁 支撑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1)两侧壁上用于为智能巡检机器人(3)提供支撑与导向的导轨(2),设置在导轨(2)上用于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智能巡检机器人(3),设置在隧道(1)内壁上用于对隧道(1)内部进行实时监控的光纤传感器(4),用于处理光纤传感器(4)和智能巡检机器人(3)传送的数据的站台控制系统(5)和用于收集各站台控制系统(5)传送的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并将其传送至临近站台上站台控制系统(5)的中央控制系统(6)。本发明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轨道交通隧道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城市的人口日益增多,路上交通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急剧增加的交通使用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重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职工人身安全,还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特性包括:(1)公共设施特性;(2)大流量高密度;(3)封闭性;(4)受定向空气流动影响;(5)防范困难。
轨道交通系统的故障多种多样,按照故障表现形式可分为设备磨损、断裂、裂纹;按照故障诱因的物理类型可分为电气故障、信号故障、机械故障和电子故障等。
安装在隧道内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如申请号为CN201710333954.8公开的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在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实时监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状态,及时发现故障或故障隐患,节省安全检查的时间,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
虽然巡检机器人的检测区域能够覆盖隧道内部大部分区域,但仍然存在一些盲点,如对智能巡检机器人周围的状态无法邮箱的检测,同时当巡检机器人自身出现故障时,也会影响巡检机器人对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使用状态的监控,导致有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故障或故障隐患,造成列车与人员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对其运行周围以及自身无法自己检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检测系统,通过双向智能机器人的设置加上光纤传感器的辅助,能够有效的消除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检测盲点,能够更加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
导轨:在隧道两侧壁内表面上且平行于隧道延伸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导轨,用于为智能巡检机器人提供支撑与导向;
智能巡检机器人:设置在导轨上,用于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出现安全隐患时生成预警信息或报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或报警信息传送至站台控制系统;
光纤传感器:设置在隧道内壁上,用于对隧道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实时采集的隧道状态数据传送至智能巡检机器人或站台控制系统;
站台控制系统:用于向智能巡检机器人发送运动指令,用于接收智能巡检机器人传送的预警信息或报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转换为预警信号、将报警信息转换为报警信号反馈至站台管理人员,用于接收光纤传感器传送的隧道状态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当出现安全隐患时生成预警信号或报警信号反馈至站台管理人员,用于将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中央控制系统传送的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
中央控制系统:设置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央控制室内,用于接收站台控制系统传送的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并反馈至轨道交通系统管理人员,用于将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传送至临近站台的站台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梅,未经刘春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