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发光装置及其二次透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1289.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丘永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69 | 分类号: | F21K9/69;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孙威;潘中毅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发光 装置 及其 二次 透镜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LED发光装置的二次透镜结构,包括:基体,基体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入射面为第一母线绕一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第一母线为曲线,第一母线的一侧端点为设在转轴上的一固定点,入射面为以转轴为轴心的轴对称结构;入射面上蒸镀半透半反膜,以使入射面反射光线的比例大于投射光线的比例;出射面为非球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二次透镜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实施本发明的LED发光装置及其二次透镜结构,使制程工艺更易于成型,减小制程得到的产品与设计模型间的差异;实现相同混光高度状态下更少数量的LED颗数;降低透镜高度,更适于低混光高度的透镜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发光装置及其二次透镜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作为人与信息的沟通界面,是当前主流的显示方式。它具有高空间利用率、低功耗、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优越特性,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沟通工具中广泛使用。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加大,为进一步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业界提出HDR概念。该概念在于实现更大可显示细节,提高显示效果。为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对背光提出了局部调光的需求(local dimming);业界针对HDR设计概念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HDR概念规格,其中以UHDA(UHD联盟)DB(杜比)的HDR规格最为业内跟随。以DB为例,其相应的规格需求为:1、峰值亮度600nits,2、色域DCI-P3 90%,3、背光多分区(建议120区以上)。2016年SID论文中,也有很多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人因实验,确认背光多分区能够有效的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近年来的LCD显示受OLED显示冲击,薄型化,曲面甚至于可变曲面的设计给予消费者外观视觉冲击。在亚洲市场的高端机型中,超薄机种备受欢迎。
具有更小的混光距离,同时实现多分区效果的直下式LED开发是背光LED业者开发的主流方向。当前直下式背光设计中主流形式为采用LED搭配二次透镜实现,保证相同面积下更少的LED颗数。然而,传统top view LED搭配二次透镜需求混光高度在10mm左右难以进一步降低。其受限来自于透镜高度以及LED的出光形式。例如:市面上LED搭配用二次透镜,依据透镜的光路控制原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透射式,透射式透镜利用透镜相比较于空气的高折射率,通过光折射实现角度控制。2、折反式,折反式透镜在上表面(出光面)设计上,通过角度控制实现内全反射,同时在侧面上控制角度实现中间区域光贡献。3、反射式,反射式透镜在折反式透镜上更进一步,透镜上表面仍然满足内全反射,同时侧边不再为中间区域贡献光能量。
上述三种常见的透镜都具有中心小,边缘大的特征,这中结构对于透镜注塑成型的精度控制难度极大。同时,由于塑料成型后的缩水也会集中出现在中心区域。而中心区域又是透镜光线控制的主要结构,因此往往在光学设计上获得的光学表现优越的透镜结构,在实际注塑成型后,反而不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发光装置及其二次透镜结构,使制程工艺更易于成型,减小制程得到的产品与设计模型间的差异;实现相同混光高度状态下更少数量的LED颗数;降低透镜高度,更适于低混光高度的透镜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LED发光装置的二次透镜结构,包括:基体,基体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入射面为第一母线绕一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第一母线为曲线,第一母线的一侧端点为设在转轴上的一固定点,固定点为LED发光装置发光体的发光中心,入射面为以转轴为轴心的轴对称结构;入射面上蒸镀半透半反膜,以使入射面反射光线的比例大于投射光线的比例;出射面为非球面,出射面的内侧和/或出射面的外侧设有若干依次排列的环形凹槽。
其中,出射面为平面。
其中,出射面为第二母线绕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第二母线为曲线,第二母线的一侧端点为设在转轴上的一固定点。
其中,还包括:固定在基体上的脚柱;基体在垂直于转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