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方法及黄芩汤质量标志物群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9679.6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许风国;戴小敏;王晶;崔冬妮;张尊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20/40 | 分类号: | G16C20/40;G16C20/70;A61K31/7048;A61K31/352;A61K31/704;A61P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赵超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质量 标志 发现 方法 黄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方法及黄芩汤质量标志物群。本发明以经典方剂黄芩汤为例,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发现了可以基本代替黄芩汤治疗下痢药效的等效化学成分群,该化学成分群与黄芩汤的等效性经细胞模型验证。本发明发现了能代表黄芩汤药效且基本等效的化学成分群,一方面,该化学成分群可以用作黄芩汤的质量标志物用于质量控制,实现基于药效成分的黄芩汤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该化学成分群可以用于制备替代黄芩汤的药物组合物,破解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疗效预期不明确以及质量控制难的局面,而且药物组合物为国际公认,可制备成药物走向国际医药市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发现,具体涉及一种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方法及黄芩汤质量标志物群。
背景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中药质量控制手段、质量评价指标及质量标准与中药的有效性关联不强。因此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新概念: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被提出。中药Q-marker是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产品(如中药饮片、中药煎剂、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剂)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备过程中形成的、与中药的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作为反映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示性物质进行质量控制。中药Q-marker是中药质量的标示性物质,必须与中药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而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标准形式,是中药有效性溯源的核心环节。
目前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刚刚起步,有学者提出基于“性-效-物”三元论研究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策略,该策略依据中医理论研究中药的疗效物质基础及药性和效应的关系,并以元胡止痛滴丸为例进行了研究。然而该方法要求研究者有良好的中医学背景。因此,寻找一种可被广泛接受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策略尤为重要。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关键蛋白质功能,药物疾病网络库等现有信息,系统的揭示复杂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与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机制不谋而合。目前网络药理学多用于中药成分功能解析研究,尚未有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因此,应用网络药理学发现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策略对于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汤是中医治疗下痢的经典方剂,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其能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但黄芩汤组分复杂,真正发挥作用的物质不够明确。因此将黄芩汤作为示范例,说明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科学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方法;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黄芩汤治疗下痢药效的有效成分群;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黄芩汤有效成分群在制备治疗下痢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目的在于提供黄芩汤有效成分群用作黄芩汤质量标志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发现方法,所述中药质量标志物为代表该中药药效的有效成分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用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搜集所述中药中含有的所有已知化学成分;
步骤S2,采用靶点数据库搜集上述所有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
步骤S3,采用疾病靶点数据库搜集该中药药效对应疾病的靶点;
步骤S4,将步骤S2所得到的作用靶点与步骤S3所得到的靶点进行比较,保留共有靶点;
步骤S5,保留所有已知化学成分中作用于共有靶点的化学成分群;
步骤S6,鉴定步骤S5所得化学成分群是否确实存在于所述中药中,并将确实存在于该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群作为该中药的质量标志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9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