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运营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9134.5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2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魏臻;程磊;孙中成;黄鹏;李东杨;王刚;王晓鸽;刘威;潘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4 | 分类号: | B61L2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运营 列车 自动 调整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在线运营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某一列车晚点时,进入自动调整策略处理阶段,包括:
循环遍历在线列车,获取在线列车运行数据,该运行数据包括位置数据、状态数据和时刻表数据;
在每辆列车到站后,根据运行数据执行列车运行线调整策略,其中所述列车运行线调整策略包括列车运行等级调整,包括:
所述列车运行等级r包括五种,各运行等级对应不同的加速曲线:
根据列车运行数据判断列车晚点且各站台均无滞留人数时,进行一般运行等级调整,包括:
根据列车每个站的到站时间、停站时间、站间运行时间以及折返作业时间,计算列车以不同列车运行等级运行时,列车下一趟计划到达起始站时间Tr、Tr+1;
将计划到达起始站时间Tr、Tr+1与时刻表中本辆车从当前时刻起的计划时刻表中下一趟到达起始站时间T’相比,得到比较结果;
若比较结果是Tr<T’<Tr+1,则列车在下一区间将以运行等级r运行,并将下一站的停站时间设置为最小停站时间;
根据列车运行数据判断列车晚点且任一站台滞留人数超过可容纳人数范围时,进行最高运行等级调整,包括:
采用区间加速度最大的加速曲线对应的列车运行等级和最小停站时间运行,直至各站滞留人数恢复至可容纳人数范围内;
在每辆列车到达终点站的前一个站点时,根据运行数据执行折返路径调整策略;
在每辆列车到达折返轨时,根据列车运行数据执行时刻表偏移调整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运营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数据包括列车占用的轨道区段,所述状态数据包括列车早点、晚点、正点、当前的运行等级以及当前站台滞留乘客人数,所述时刻表数据包括停站时间、离站时间、到站时间、折返作业时间以及终点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运营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运行线调整策略还包括列车停站时间调整,包括:
根据列车计划离站时刻和实际到站时刻计算列车参考停站时间Δt;
在判断列车参考停站时间Δt与设定的最大停站时间tmax满足Δt>tmax时,列车实际停站时间Δt’=tmax;
在判断列车参考停站时间Δt与设定的最小停站时间tmin满足Δt<tmin时,列车实际停站时间Δt’=tmin;
在判断列车参考时间Δt满足tmin≤Δt≤tmax时,列车实际停站时间Δt'=Δ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运营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辆列车到达终点站的前一个站点时,根据运行数据执行折返路径调整策略,包括:
根据列车到达终点站的前一个站的到站时间、停站时间、折返作业时间以及前一个站和终点站的站间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以不同等级运行时,在站前折返时列车下一趟计划到达起始站时间Tfr以及在站后折返时列车下一趟计划到达起始站时间Tbr,且TfrTbr;
将到达起始站时间Tfr、到达起始站时间Tbr与计划时刻表中下一趟计划到达起始站时间T’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在比较结果为Tbr<T’时,进行站后折返;
在比较结果为Tfr<T’时,进行站前折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91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