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实型砂砾石填筑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2435.5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方荣;周豪杰;武龙;叶陈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实 型砂 砾石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实型砂砾石填筑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两条轨道、调整装置、牵引绳、牵引装置和石料填筑框,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框、转动杆和调整杆,石料填筑框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进料部、缓冲部和出料部。该施工方法包括:a、砂砾石填筑坑开挖;b、轨道设置;c、调整装置设置;d、牵引装置设置;e、对石料填筑框吊放;f、砂砾石填筑;g、循环步骤e和步骤f;h、对砂砾石层进行压实。本发明能将砂砾石沿着一个方向有序地填筑在砂砾石填筑坑中,不会破坏砂砾石填筑坑的结构,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质量,同时只需一人就能快速完成砂砾石层的铺平工作,降低劳动成本,缩短整个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实型砂砾石填筑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生态河道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其中一个领域,目前采用生态挡土墙对生态河道进行修复。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能够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在生态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由于河道存在地基下沉的情况,一般在生态挡土墙施工处开挖一段狭长的坑,再在坑中填入一层密实型砂砾石,接着在密实型砂砾石层上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对生态挡土墙进行施工,减少河道软地基对生态挡土墙的影响。
现有技术在坑中填入一层密实型砂砾石时,先将砂砾石直接倒入到坑中,再将堆积的砂砾石逐步铲平,这个过程由于铲车无法开入到坑中,因此需人工对堆积的砂砾石进行铲平,由于堆积的砂砾石高度较高,需要多人对堆积的砂砾石进行铲平,而且铲平时间长,影响整个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进度;同时在倒入砂砾石时,易破坏坑的结构,影响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密实型砂砾石填筑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将砂砾石沿着一个方向有序地填筑在砂砾石填筑坑中,整个填筑过程不会对砂砾石填筑坑的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质量,同时只需一人就能快速完成砂砾石层的铺平工作,降低劳动成本,缩短整个生态挡土墙的施工进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实型砂砾石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轨道、调整装置、牵引绳、牵引装置和石料填筑框,牵引绳设于牵引装置上,牵引绳绕设于调整装置上,牵引绳的端部与石料填筑框固定连接;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滑移装置,滑移装置与调整装置固定连接;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框、转动杆和调整杆,转动杆转动连接于调整框上,转动杆上设有两块连接板,调整杆固定于两块连接板之间,牵引绳设于调整杆的顶部,牵引绳设于转动杆的底部,调整框的顶面设有定滑轮,牵引绳设于定滑轮的顶部;石料填筑框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进料部、缓冲部和出料部,进料部倾斜固定于第一安装支架上,进料部左端的设置高度低于进料部右端的设置高度,出料部倾斜固定于第二安装支架上,出料部左端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料部右端的设置高度,缓冲部焊接于进料部和出料部之间,进料部的顶端设有第一端盖,缓冲部的顶端设有第二端盖,出料部的顶端设有第三端盖,第一安装支架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牵引绳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滑移装置包括滑移板、导向杆和锁紧杆,滑移板与调整装置固定连接,滑移板紧贴轨道,导向杆与锁紧杆固定连接,滑移板设有通孔,导向杆设于通孔中,锁紧杆穿过轨道与滑移板锁紧连接。
进一步,导向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防脱落端头,防脱落端头紧贴滑移板的顶面。
进一步,连接板设有套筒,套筒与转动杆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2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