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0336.3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申龙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制备 重金属离子 复合材料 重金属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纳米四氧化三铁 麦冬 对甲苯磺酸 硫代硫酸钠 玄武岩纤维 负面影响 硅酸乙酯 化学吸附 强碱溶液 物理吸附 质量分数 丙三醇 麦饭石 重量份 固化 秸秆 治理 修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四氧化三铁粉15‑24份、对甲苯磺酸12‑16份、麦饭石60‑85份、硅酸乙酯3‑8份、硫代硫酸钠4‑6份、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3‑6份、玄武岩纤维2.5‑5份、秸秆20‑30份、质量分数为36‑48%的强碱溶液8‑14份、丙三醇15‑20份和麦冬5‑8份。本发明使用简单方便,见效快,用量少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制备的成品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将重金属离子固化,实现了对土壤的修复,并且不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业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铅、镉等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4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800万吨,农田土壤重
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限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壤重金属
通过迁移和转化,不仅危害农作物生长,同时危害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法、电动力学修复法、淋虑法、热解吸法、玻璃化法和固化稳定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存在治理费用高、治理时间长、现场可操作性差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这就为人们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四氧化三铁粉15-24份、对甲苯磺酸12-16份、麦饭石60-85份、硅酸乙酯3-8份、硫代硫酸钠4-6份、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3-6份、玄武岩纤维2.5-5份、秸秆20-30份、质量分数为36-48%的强碱溶液8-14份、丙三醇15-20份和麦冬5-8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秸秆包括玉米秸秆、大豆秸秆、高粱秸秆、甘蔗秸秆和小麦秸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强碱溶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麦饭石的粒度为16-64um,比表面积为380-700m²/g。
所述用于治理重金属土壤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麦冬用清水清洗干净并且在32-40摄氏度下干燥,干燥后磨成细粉并且用苯回流提取,过滤得到药渣和第一提取液,将提取后的药渣晒干并且用丙酮进行回流提取,过滤得到药渣和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并且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得到麦冬浓缩液;
步骤二,将纳米四氧化三铁、硅酸乙酯和硫代硫酸钠混合并且边搅拌边加入对甲苯磺酸,完全加入完毕后在60-75摄氏度下超声波振荡10-15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秸秆破碎并且在420-500摄氏度和氮气氛围的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处理,得到生物炭,将生物炭破碎至80-100目并且加入强碱溶液中,以360-450rpm的转速搅拌75-10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申龙,未经吴申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