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件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8554.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6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诗鸿;詹华山;李涛;张小恒;曾雨琳;袁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伯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2 | 分类号: | B24B5/12;B24B5/35;B24B55/06;B24B21/00;B24B27/00;B23P23/04;B23Q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 打磨 上料杆 下料杆 转动辊 外壁 打磨机构 加工装置 内壁打磨 移转机构 齿顶面 螺旋齿 条形孔 支撑板 蜗杆 圆管 挡板 废屑清理 机架转动 打磨盘 磨砂层 下料孔 支撑座 辊面 气缸 蜗轮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配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配件加工装置,包括“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蜗杆包括螺旋齿,螺旋齿包括齿顶面,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支撑板上设有下料孔和供下料杆通过的二号条形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能够同时对圆管配件内、外壁进行批量打磨,且能对打磨后的圆管配件进行废屑清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配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圆管配件在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其切割成段,然后对其进行打磨,使其光滑精致。传统的打磨方式通常采用手动的小型打磨机绕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但是这种打磨方式需要专业的打磨工,否则会造成外壁打磨不均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在通常在圆管配件两侧设置打磨盘,通过人工推动并转动圆管配件,借助打磨盘对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然后在借助其他的打磨盘对圆管配件内壁进行打磨,这样的打磨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打磨精度,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1、由于圆管配件切割后再逐一将圆管配件放置打磨位置,打磨完成后再将圆管配件移开,没有实现自动上、下料,即没有实现批量打磨;2、由于圆管配件内、外壁毛刺较多,在打磨之后、装箱之前需要增加一道专门的工序将圆管配件内壁的废屑吹落,一方面将工序繁琐化,同时大量的废屑也对操作者的健康产生影响;3、无法实现圆管配件内、外壁同时打磨,打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对圆管配件内、外壁进行批量打磨,且对打磨后的圆管配件进行废屑清理的加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配件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传送带、“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所述传送带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切割机构;
所述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所述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所述下料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下料钩,所述“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所述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打磨盘固定在气缸输出轴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供打磨盘通过的孔道,所述支撑座内设有与孔道连通的收集腔;
所述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所述蜗轮和蜗杆位于支撑板一侧,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包括螺旋齿,所述螺旋齿包括齿顶面,所述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所述挡板固定在支撑板另一侧,所述挡板与蜗杆之间形成供圆管配件通过的通道,位于通道内的支撑板上设有下料孔和供下料杆通过的二号条形孔,所述二号条形孔分别与下料孔以及一号条形孔连通;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承接圆管配件的网带传送带。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传送带、切割机构、“V”形槽、转动辊和上料杆配合使用,实现圆管配件的自动连续上料;同时与蜗轮、蜗杆和挡板配合使用,在带动圆管配件移动的同时对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同时与气缸和打磨盘配合,在圆管配件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圆管配件内壁的打磨,有效提高了打磨效率;同时在气缸带动打磨盘移动的过程中,对圆管配件内壁进行二次打磨,提高打磨精度,同时将圆管配件内壁打磨产生的废屑刮入收集腔内进行收集;再在转动辊、下料杆和下料钩的作用下,实现圆管配件的自动下料,实现圆管配件的批量打磨,同时在下料的过程中将圆管配件外壁的废屑以及圆管配件内壁遗留的废屑清理干净,简化单独清理废屑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伯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伯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8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磨刀机
- 下一篇:一种工件外圆磨非接触式监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