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高效去除亚甲基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6865.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沈飞;田东;吴孟珂;刘章林;王卿;向春晓;刘太聪;曾咏梅;邓仕槐;张延宗;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菊芋 预处理 废气 高效 去除 甲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高效去除亚甲基蓝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收集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通入装有亚甲基蓝废液中的密闭容器中,于30~80℃中进行降解反应;所述菊芋芯预处理的方法为:将菊芋芯放入反应釜中,加入浓磷酸‑过氧化氢混合试剂进行预处理反应,其中,浓磷酸的质量分数为60.0~70.0%,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5.0~8.0%。本发明对于常见的亚甲基蓝具有优秀的去除效果,避免了现有固基和液基处理技术需要对原料进行特殊改性处理的弊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废直接治废”的技术目的,实现了生物乙醇制备和废水处理两个产业的有机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高效去除亚甲基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传统纺织大国,近些年,随着对经济结构转型要求的提出,纺织物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改进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染料,是纺织物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多具有生物毒性和难降解性,是较难处理的一类废水。
现阶段,对污染的处理的传统方法为吸附法、膜分离法、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法。
授权公告号为CN 102659235 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多相Fenton催化氧化的方式,解决了普通均相Fenton氧化的不足,大为提升了对于有机废水处理的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CN 103588307 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利用微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实现了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率的提升,其对酸性橙7和甲基橙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9%和89.8%。
授权公告号为CN 104725897 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染料或染料中间体的生态环保处理方法,通过对偶氮染料或者芳香胺染料中加入水、碱剂和有机溶剂,加温反应后,可获得较高的去除效果。
授权公告号为CN 103739035 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染料废水的微波快速处理方法,利用纳米零价铁结合微波处理的技术,实现了对染料的降解处理效率的提升。
授权公告号为CN 104310559 B的中国提供了一种利用改性秸秆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其利用改性秸秆对染料的吸附,实现了对橙黄II、铬黑T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95%以上,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75%以上的去除效果。
通过以上对现有的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的举例说明可知,目前对于染料废水的处理,通常基于固体吸附剂或者液体反应试剂进行。虽然,现有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以废治废”,通过对一些工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改性处理,可以获得清除染料的产品,但是这些改性处理的成本通常较高,推广应用的价值较低。因此,开发一种以现行生产活动产生的直接废物进行“以废直接治废”来处理染料,是下一阶段重点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高效去除亚甲基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菊芋芯预处理所产废气,通入装有亚甲基蓝废液中的密闭容器中,于30~80℃中进行降解反应;
所述菊芋芯预处理的方法为:
将菊芋芯放入反应釜中,加入浓磷酸-过氧化氢混合试剂进行预处理反应,其中,浓磷酸的质量分数为60.0~70.0%,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5.0~8.0%。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授权号为CN 103555774 B中进行了利用浓磷酸联合过氧化氢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用于酶水解的研究,并取得了优秀的技术效果。令发明人惊喜的是,当发明人利用该专利中的方法,以菊芋芯为原料进行所述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入含有亚甲基蓝的废水时,发现废水中亚甲基蓝发生快速降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6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