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3518.2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如龙;吕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59/06 | 分类号: | A01B5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43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拉杆 伸缩机构 连接杆 悬挂机构 转动连接 杆体 农具 转动连接结构 独立油路 横向姿态 角度变化 连接控制 两端转动 两段杆体 转动机构 纵向坡度 铰接 两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包括左下拉杆、右下拉杆、第一伸缩机构、连接杆;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农具采用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朝向农具一端的杆体上;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与拖拉机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分别分为两段铰接的杆体,两段杆体份通过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连接控制其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独立油路控制的3个伸缩机构,结合左下拉杆、右下拉杆、连接杆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实现左、右下拉杆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角度变化,以实现横向姿态和纵向坡度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生产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
背景技术
拖拉机牵引悬挂机构是拖拉机牵引农具进行农业作业的主要装置。在地势平整或起伏不大的农田中作业时,现有传统悬挂机构能够使农具正常作业。在丘陵山区等地势起伏比较大的地区,使用传统悬挂机构挂接农具,会使得农具与地面之间位置姿态变化较大,这是因为传统悬挂机构缺少横向姿态调整功能,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纵向调整处于锁死状态,不能随地形起伏进行调整,因此导致作业质量较差、作业效率较低。随着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迫切需求作业质量好、效率高、具有横向姿态可调和纵向坡度自适应功能的丘陵山地作业牵引悬挂机构。
传统的拖拉机悬挂机构主要包括上拉杆、下拉杆、提升杆、提升臂、提升臂液压缸、限位杆。传统悬挂机构可以调节提升杆长度来适应一定坡度和地形的变化,但必须在作业之前调节,作业过程处于锁死状态,调节作用有限,这并不能实现实时的地面仿形作业功能。
因此,为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开发一种适应丘陵山区地形特点、具有横向姿态调整和纵向坡度自适应功能的悬挂机构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来提高农具对丘陵山区或地势起伏比较大的地形适应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包括左下拉杆、右下拉杆、第一伸缩机构、连接杆;所述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农具采用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朝向农具一端的杆体上;
所述左下拉杆包括左前杆和左后杆,所述左前杆和左后杆同轴铰接,以使左前杆和左后杆以铰接轴为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左前杆和左后杆的杆体上;
所述右下拉杆包括右前杆和右后杆,所述右前杆和右后杆同轴铰接,以使右前杆和右前杆以铰接轴为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第三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右前杆和右后杆的杆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均为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分别由独立的油路供油。
优选的,所述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农具采用球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朝向农具一端的杆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三伸缩机构分别处于左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的下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独立油路控制的3个伸缩机构,结合左下拉杆、右下拉杆、连接杆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实现左、右下拉杆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角度变化,以实现横向姿态和纵向坡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3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撒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七土壤物理改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