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93172.6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0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何燕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懿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L27/18;C08K5/20;C08K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聚丙烯材料 聚丙烯 接枝高密度聚乙烯 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聚丙烯材料 耐低温冲击 耐化学腐蚀 产品使用 耐热老化 全氟烷基 增韧改性 成核剂 增溶剂 重量份 制备 引入 赋予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0~90、PFA树脂6~15、增溶剂2~8、乙撑双硬脂酸酰胺0.2~1.0、β‑成核剂0.2~0.6。本发明通过在聚丙烯中引入PFA树脂和全氟烷基接枝高密度聚乙烯,实现增韧改性,赋予聚丙烯材料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耐热老化和耐低温冲击性能,并改善产品使用寿命,从而拓宽了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实际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加工性能和价格低廉,因此在汽车、家电、包装、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丙烯也存在易老化、韧性较差、耐低温缺口冲击强度较低、成型收缩较大等缺点。为了满足人们对材料性能的高要求,需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处理,以拓宽聚丙烯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改性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低温冲击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改性聚丙烯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50~90、PFA树脂6~15、增溶剂2~10、乙撑双硬脂酸酰胺0.2~1.0、β-成核剂0.2~0.6。
作为优选,改性聚丙烯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65~80、PFA树脂6~15、增溶剂4~7、乙撑双硬脂酸酰胺0.3~0.6、β-成核剂0.25~0.4。
所述的增溶剂为全氟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接枝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的改性聚丙烯中还加入0.2~0.8重量份的其他助剂,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抗氧剂、着色剂、耐候剂。
所述的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将聚丙烯和相容剂均匀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混料A;然后,将混料A、PFA树脂及其他剩余助剂均匀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引入PFA树脂,实现增韧改性,并综合PFA树脂的优异特性,显著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耐热老化,改善产品使用寿命。
(2)本发明同时引入全氟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接枝高密度聚乙烯(TFE-g-HDPE),一方面TFE-HDPE的接枝部分能够与PFA树脂形成强的吸引力;同时,HDPE也能够与聚丙烯分子链形成良好的缠结和相容,进而有效改善聚丙烯和PFA树脂的界面结合,避免出现分层现象;另一方面,利用成核剂诱导银纹产生,促使应力分散。两者共同提高改性聚丙烯的耐低温冲击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工厂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按照下表1各实施例的配方称取各原料(重量份),挤出造粒和注塑成型,得到改性聚丙烯。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改性聚丙烯的重量份
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备的改性聚丙烯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详见表2。其中,采用ISO 527对材料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采用ISO 519/1eA对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进行测试。
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改性聚丙烯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懿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懿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3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