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的弹道极限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814.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8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章定国;傅伟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双层 金属 弹道 极限 计算方法 | ||
1.一种计算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弹道极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置双层机匣总厚度;
步骤2、根据双层机匣总厚度,确定叶片的效力系数;
步骤3、进行叶片撞击双层金属机匣的数值仿真试验,获取不同内外层机匣厚度比下的弹道极限;
步骤4、进行数据拟合,修正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弹道极限计算模型;
步骤5、根据参数修正后的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弹道极限计算模型,计算该总厚的机匣在任意内外层机匣厚度比下的弹道极限;
步骤2双层机匣的叶片效力系数与同厚度单层机匣的叶片效力系数一致,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步骤2.1、进行叶片撞击单层机匣的数值仿真试验,获取n组不同厚度下的弹道极限V1~Vn,所述单层机匣数值仿真试验中使用的叶片和机匣材料与双层机匣数值仿真试验中的相同,所述单层机匣的厚度与双层机匣的总厚度相等;
步骤2.2、根据单层机匣弹道极限函数模型,进行数据拟合:
式中,VS为单层机匣弹道极限,h0为单层机匣厚度,KN为拟合系数;
步骤2.3、计算叶片的效力系数k:
式中,σs为机匣的屈服强度,为相对厚度和相对叶片质量的组合参量,CH和Cm分别为相对厚度和相对叶片质量,h0为单层机匣厚度,Dp为叶片直径,mp为叶片质量;
步骤4拟合的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弹道极限计算模型为:
式中,VD为无间隙双层机匣的弹道极限,k为叶片的效力系数,σs为机匣的屈服强度,为相对厚度和相对叶片质量的组合参量,CH和Cm分别为相对厚度和相对叶片质量,Dp为叶片直径,a1、a2、b1、b2为拟合系数,h1为内层机匣厚度,h2为外层机匣的厚度,H*=h1+h2为双层金属机匣总厚度,mp为叶片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的弹道极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LS-DYNA进行数值仿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双层金属机匣的弹道极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matlab中的Custom Equations进行数据拟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8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