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方法及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3908.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方聪;周帅;李水生;谭立新;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童笛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缝 墩柱 支撑部件 伸缩缝 跨座式单轨交通 连续刚构体系 墩身模板 墩身 浇筑 模具 成型 施工 混凝土收缩 墩身钢筋 墩柱基础 精度要求 相对变形 拆除 可调节 绑扎 固结 减小 紧固 接通 养护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方法及模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伸缩缝两侧墩柱基础成型,绑扎墩身钢筋;B在两个墩柱之间设置两个通缝模板,两个通缝模板的厚度之和小于伸缩缝的宽度,两个通缝模板之间设置可调节通缝模板间距的支撑部件;C调节支撑部件,使两个通缝模板的间距加上两个通缝模板厚度之和等于伸缩缝的宽度;D设置墩身模板连接通缝模板并紧固;E浇筑两个墩柱墩身并养护成型;F拆除墩身模板,调节支撑部件,减小两个通缝模板的间距,拆除通缝模板,施工完毕。运用该方法,墩柱同时浇筑,保证墩身混凝土收缩徐变同步,使后续墩梁固结后相对变形小,满足精度要求,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方法及模具。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是一种车辆直接骑跨于轨道梁上走行的轨道交通新制式,以高架桥跨形式穿梭于城市之中,其轨道梁兼具承重和车辆导向的的双重作用。跨座式单轨线路灵活,列车自动运行并实行安全隔离,其细长的轨道外观吸引力强,易于融入不同的周边环境,并将基础设施占用土地最小化,大大降低土地的利用成本,把大多数轨道交通解决方案的运量和价格优势进行最佳组合,必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跨座式单轨连续刚构轨道梁相比于以往的简支轨道梁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良好、无支座等优点,并广泛运用于跨座式单轨高架桥跨结构中,一般采用三跨一联(3x30m),如图1所示,在墩梁位置全部固结,梁端一般设置50mm宽的伸缩缝1,即从墩柱2底到车辆走行面的通缝,以满足桥跨结构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车辆冲击力等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要求。
跨座式单轨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精度要求十分严格,既要保证上部轨道梁线形的毫米级精度,又要满足其预留50mm伸缩缝以满足桥跨结构的变形要求,目前的施工方法有:一、墩柱分两部分进行现浇施工,先立模浇筑左半部分墩柱,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立模浇筑右半部分墩柱,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完成跨座式单轨连续刚构体系墩柱的施工,由于分两部分先后进行现浇施工,导致左右两边墩柱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不同步,无法满足上部连续刚构轨道梁毫米级精度的要求,同时,线路此类型墩柱多,分部进行施工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工期,墩柱中间操作空间狭小,预留的50mm通缝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后期中间模板拆除施工难度大;二、墩柱左右两部分整体立模一次性浇筑成型,中间设置一整块与通缝同宽的钢板或者木板,虽然保证了左右部分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同步,但是后期拆除模板时因中间通缝处没有操作的空间,无法拆除中间模板,导致梁端无法设置50mm伸缩缝,使整个桥跨结构纵桥向没有适应变形的空间,使结构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车辆冲击力等作用下产生很大次内力,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裂缝,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使结构丧失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伸缩缝两侧的墩柱分两部分进行现浇施工,导致左右两边墩柱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不同步,对精度影响大、工期长,同时浇筑伸缩缝两侧的墩柱导致拆模困难,难以形成合格的伸缩缝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方法及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刚构体系墩柱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计的伸缩缝位置两侧的墩柱基础成型,绑扎两个墩柱墩身的钢筋;
B、在两个所述墩柱之间设置两个通缝模板,两个所述通缝模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伸缩缝的宽度,两个所述通缝模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可调节两个所述通缝模板间距的支撑部件;
C、调节所述支撑部件,使两个所述通缝模板的间距加上两个所述通缝模板厚度之和等于所述伸缩缝的宽度;
D、设置墩身模板连接所述通缝模板并紧固,围成墩身的浇筑框架;
E、浇筑两个所述墩柱墩身并养护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导桥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铅芯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