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2854.7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龚艳芸;周炳;葛晨阳;杨超;胡增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48 | 分类号: | G02B27/48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罗京;孟湘明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对焦装置 激光发射器 结构光投射器 马达控制器 光学系统 投射装置 结构光 马达 光学系统移动 驱动马达 投射图案 均匀性 图案 移动 转化 | ||
一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一结构光投射器和一自动对焦装置,其中,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包括用于发出光线一激光发射器和用于将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转化为具有特定图案的光线的一光学系统;所述自动对焦装置包括一马达和一马达控制器。在马达控制器驱动马达移动时,该马达可以带动所述光学系统移动进而调整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学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提高所述投射图案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投射器技术的日渐成熟和3D摄像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普通的投射器已无法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例如摄像模组和散斑投射器配合工作,在三维重建、人脸识别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定焦散斑投射器随着工作距离的增加发光强度衰减,在不同工作距离散斑点的一致性差。
传统的投射器,例如散斑投射器,通常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光学系统用于将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转化为散斑图案,但是传统的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学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可变的。这一问题限制了传统的投射器的工作距离有限,只能在一定距离内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现在普通的散斑投射器工作距离只有0.3M-1.2M,如果超过了这一距离,就会导致散斑投射器的散斑图案过暗,特别是随着距离的增加,所形成散斑图案的散斑点的均匀性更差,无法运用在现有的三维重建或者三维扫描等技术领域。相应地,如果该散斑投射器的工作距离小于0.3m,又会造成该散斑投射器所形成的散斑图案太亮,仍然不能运用在当下三维重建技术领域。
因此,如何能够使不同距离的散斑点均匀性一直,从而能更好完成三维重建,最大限度地挖掘该散斑投射器的性能,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结构光投射器的自动对焦装置可以调整不同距离的投射图像的光斑点均匀性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该结构光投射器具有自动对焦装置,可以调整结构光投射器的投射图像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该自动对焦装置包括一马达,该马达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调整结构光投射器,以便获得更为均匀的投射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结构光投射器的自动对焦装置可以改变结构光投射器的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学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所述结构光投射器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结构光投射器的自动对焦装置可使不同距离的投射图案具有更好的对比度。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其包括:
一结构光投射器,包括用于发射光线一激光发射器和一光学系统;和
一自动对焦装置,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激光发射器和光学系统之间相对位置的一马达和用于驱动马达移动的一马达控制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其包括:
一结构光投射器,包括用于发射光线的一激光发射器和一光学系统;和
一自动对焦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光学部件移动的一马达用和驱动马达移动的一马达控制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具有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光投射装置产生投射光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