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系统及其环形导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7866.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封志纯;黄宏泰;徐维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新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系统 及其 环形 导光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及其环形导光体,该环形导光体设于成像系统靠近眼底的一端并用于传导光束形成环形光,以在成像系统成像时对眼底进行照明,环形导光体呈圆锥台状;环形导光体的两端面上形成有入光部和出光部;环形导光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于入光部与出光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棱,且多个环形棱被配置为:在光束从入光部入射至环形导光体、并于环形导光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反射而从出光部出射的过程中,环形棱改变光束中的杂散光传播方向,使得杂散光偏离以人眼瞳孔中心为圆心、直径为2.5mm‑3.5mm的圆形区域。从而避开人眼瞳孔对应的杂光干扰区域,具有较好的消除杂光和亮斑的效果,进而提高成像系统的眼底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底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及其环形导光体。
背景技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种常在早产儿中的常发疾病,容易因早期忽视未及时治疗而致盲。据统计,在我国,每年至少有3-4万儿童因这种疾病而失明。导致这种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目前没有针对该疾病实施有效的检查诊断设备,从而造成患者漏诊、误诊而失去治疗的良机。由于早产儿的视网膜本身较脆弱,普通成人的眼底相机无法得到适用。
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利用眼底成像技术对早产儿的眼底进行取相分析,进而诊断是否出现视网膜病变。利用眼底成像技术进行眼底取相时,对光线的要求较高,通常会配合照明系统对眼底进行补光。
然而,目前用于眼底成像系统的照明系统中,一般采用光纤传导的方式来保障光源质量,这种方案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应用。另外,也有利用导光材料制成导光原件来对光束进行传导和柔化,但目前始终无法消除杂散光和亮斑,严重影响眼底成像系统的成像效果,例如杂散光和亮斑的存在将导致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偏低,诊断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有效消除杂散光和亮斑的环形导光体以及包括该环形导光体的照明系统。
一种环形导光体,设于成像系统靠近眼底的一端并用于传导光束形成环形光,以在所述成像系统成像时对眼底进行照明,所述环形导光体呈圆锥台状;所述环形导光体的两端面上形成有入光部和出光部;所述环形导光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于所述入光部与所述出光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棱,且多个所述环形棱被配置为:在光束从所述入光部入射至所述环形导光体、并于所述环形导光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反射而从所述出光部出射的过程中,所述环形棱改变所述光束中的杂散光传播方向,使得杂散光偏离以人眼瞳孔中心为圆心、直径为2.5mm-3.5mm的圆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棱包括凸棱和/或凹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棱为4个,分别为第一环形棱、第二环形棱、第三环形棱和第四环形棱;所述第一环形棱、所述第二环形棱和所述第三环形棱设于所述环形导光体的内壁,所述第四环形棱设于所述环形导光体的外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棱、所述第二环形棱、所述第三环形棱和所述第四环形棱均为凹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第一环形棱的两棱面之间夹角为90度-130度;构成所述第二环形棱的两棱面之间夹角为70度-110度;构成所述第三环形棱的两棱面之间夹角为110度-150度;构成所述第四环形棱的两棱面之间夹角为100度-14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部包括多个呈角度设置的环形面,所述环形面与所述环形导光体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面包括第一环形面、第二环形面和第三环形面,所述第二环形面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第三环形面相邻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第二环形面形成凸棱,所述第二环形面和所述第三环形面形成凹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新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新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导光板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导光模块及无缝拼接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