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排水结构中空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7425.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陈爽爽;张慧萍;邱珍锋;赵迪;赵天龙;刘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22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结构 中空 抗滑桩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排水结构中空抗滑桩,包括向下延伸至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所述桩孔内设有桩身,所述桩身与所述桩孔的底面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桩身四周与所述桩孔内壁之间或所述桩身四周之外设有与所述透水层相连通并用于将桩身四周的地下水导流至所述透水层的渗井,所述桩身内设有与所述透水层相连通的中心空腔,所述中心空腔内安装设有用于排出经所述透水层渗入到所述中心空腔内的地下水的抽水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排水结构中空抗滑桩的施工方法。可利用抗滑桩自带的排水结构及时排出地下水、降低抗滑桩周的地下水位,从而达到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陡增的技术目的,并具有施工方便且经济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和滑坡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排水结构的中空抗滑桩,以及该抗滑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抗滑桩是对边坡、滑坡进行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之一。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来平衡滑动体的推力,以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在进行抗滑桩设计时,滑坡推力是决定抗滑桩几何尺寸、布桩间距、钢筋配置等要素的关键因素。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抗滑桩的位置、滑坡体及滑动面的几何参数和岩土参数、滑坡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滑坡推力,对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减小抗滑桩的几何尺寸和降低滑坡治理的费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滑坡体因地表水入渗或地下水渗透等原因经受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向坡外渗流等作用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很可能会陡增,严重时可能导致抗滑桩失效、滑坡体失稳等灾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或减小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向坡外渗流等作用对确保抗滑桩和滑坡体安全稳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而言,可采用地表截水和排水设施减少地表水入渗、通过地下排水措施及时排出滑坡体内水体,从而达到抑制或减小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抬升的目的。当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较高且存在向坡外的水力梯度时,就可能出现地下水向坡外的渗流作用,可采用人工降低滑坡体局部地下水位的方法,改变地下水的流向,从而达到抑制或减小地下水向坡外渗流的目的。但当滑坡体范围较大时,采用上述方法抑制或减小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向坡外渗流等作用有限,即采用上述方法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滑坡推力陡增的效果不一定可靠,也不一定经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排水结构中空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可利用抗滑桩自带的排水结构及时排出地下水、降低抗滑桩周的地下水位,从而达到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陡增的技术目的,并具有施工方便且经济性好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带排水结构中空抗滑桩,包括向下延伸至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所述桩孔内设有桩身,所述桩身与所述桩孔的底面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桩身四周与所述桩孔内壁之间或所述桩身四周之外设有与所述透水层相连通并用于将桩身四周的地下水导流至所述透水层的渗井,所述桩身内设有与所述透水层相连通的中心空腔,所述中心空腔内安装设有用于排出经所述透水层渗入到所述中心空腔内的地下水的抽水系统。
进一步,所述渗井设置在所述桩身四周之外。
进一步,所述渗井的横截面积为圆形,且所述渗井的内径大于等于10cm。
进一步,所述透水层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桩身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几何相似,且所述透水层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的几何尺寸大于所述桩身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的几何尺寸;沿着所述桩身轴向的视图方向,所有的所述渗井均位于所述透水层的横截面内或所有的所述渗井均与所述透水层的横截面部分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体修复结构及山体修复方法
- 下一篇: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