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分类回收信息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9223.1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0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印;汪剑超;李欣莲;王盛;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50/26;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房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分类 回收 信息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和与用户端通过网络连接的对各类信息与指令进行综合处理的服务器,服务器包括通信单元、账号管理单元、回收标记信息管理单元、类别检测单元、称重计算单元;用户端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其他各单元之间进行通信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分类回收信息管理系统,能从源头上提供根据不同垃圾分类程度对应的垃圾回收处理方法,还提供了多类别、有效的回收与计算处理机制,信息数据处理及时并且高效,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加强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信息对称和流通,为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的交流提供了整合和传输的平台,提高不同类型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中的积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Waste sorting),是将垃圾按分门别类的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再生使之重新变成资源,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利国利民。如今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可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并减少污染;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或高温完全焚烧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分类回收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原因包括居民为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和习惯、垃圾分类方法未统一、垃圾回收厂家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一类回收奖励式的回收模式,由于只是机械式的要求居民将垃圾分成各细分类再投放和反馈奖励,当中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我国的国情是大部分家庭中夫妇双方都是工作族,而不像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存在很多全职家庭主妇,因此一味要求工作族家庭在繁忙工作之外坚持抽取时间进行分类在实行上难度较大;其次对于有退休长辈或全职在家的家庭,由于现有的回收点的分散或回收机制不够及时,可回收垃圾需要放在家里并积攒后送到回收点,其余家庭成员可能会对这种需要占用家庭空间和影响家庭卫生的行为产生抵触。
由于传统垃圾回收是由零散的个人或回收点对垃圾简单分类后再运送至垃圾回收处理工厂,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的上中下游对接效率低、需要较多的人工成本和时间,缺乏有效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的信息综合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各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管理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垃圾分类效率低、垃圾分类回收行业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和与用户端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通信单元、账号管理单元、回收标记信息管理单元、类别检测单元、称重计算单元;用户端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其他各单元之间进行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账号管理单元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并进行分析,账号信息中至少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和金融信息;
所述类别检测单元用于对垃圾的分类类型识别和判断,并将数据反馈至称重计算单元;
所述称重计算单元是对目标垃圾进行称重,并结合对应分类类型的计算系数来计算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标记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前端发送的回收标记信息,所述回收标记信息是基于回收标记信号类别表征回收垃圾分类程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标记信息包括第一回收标记信息、第二回收标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9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维码组合的消费互动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