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损耗补偿的频分复用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8681.3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民;常天英;崔洪亮;郭企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G01V8/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耗 补偿 频分复用 毫米波 三维 成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损耗补偿的频分复用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射频单元和天线阵列;射频单元包括倍频器阵列、功分器阵列、毫米波收发阵列、电子开关阵列、正交混频器阵列和分路器阵列;倍频器阵列与功分器阵列连接,功分器阵列的输出一路与毫米波收发阵列连接,另一路与正交混频器阵列连接,所述毫米波收发阵列的输出与正交混频器阵列连接,所述正交混频器阵列与分路器阵列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将目标物的后向散射数据模型,等效为计算光场传播过程的角谱公式,在图像重建过程中,补偿了毫米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损耗,提高了毫米波三维成像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毫米波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损耗补偿的频分复用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频率在30GHz~300GH范围内的毫米波凭借其衣物穿透性好、成像分辨率高、非电离辐射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应用在人体安检领域。相关的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及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现有产品中,应用广泛的三维毫米波成像技术分为两类:全息成像技术和距离徙动技术。
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源自光学全息技术,将近场目标物的散射球面波分解为多个平面波的叠加,利用采集得到的目标物散射波阵面的幅度和相位信息,经过二维傅里叶变换、相位补偿、波数域插值、三维傅里叶逆变换等四个步骤,完成目标物图像的重建。与早期的基于菲涅尔近似的数字重建技术相比,极大提高了成像分辨率。
毫米波距离徙动技术源自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徙动方法,将采集得到的目标物后向散射数据,在频域与相位参考指数项相乘,移动到与孔径平面平行的目标物平面,再消除残余径向曲率,得到目标物图像。关键点是利用驻定相位方法,以及时域卷积与频域乘积的换算,将两次距离徙动相关的指数项在平面上的二重积分,近似为相位补偿后横向波数域的二重积分。
但是,传统的全息成像技术和距离徙动技术在图像重建过程中,都忽略了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损耗,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近场毫米波三维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损耗补偿的频分复用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将目标物的后向散射数据模型,等效为计算光场传播过程的角谱公式,保留了与传播损耗相关的衰减项,通过横向二维傅里叶变换、相位补偿、插值处理、横向二维傅里叶逆变换、径向一维傅里叶变换、径向频移、损耗补偿、相位校正等操作,完成目标物的三维图像重建。在图像重建过程中,补偿了毫米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损耗,实现了目标物的径向定位,提高了毫米波三维成像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损耗补偿的频分复用毫米波三维成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射频单元和天线阵列;
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倍频器阵列、功分器阵列、毫米波收发阵列、电子开关阵列、正交混频器阵列和分路器阵列;
所述倍频器阵列与功分器阵列连接,功分器阵列的输出一路与毫米波收发阵列连接,另一路与正交混频器阵列连接,所述毫米波收发阵列的输出与正交混频器阵列连接,所述正交混频器阵列与分路器阵列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向倍频器阵列输出周期性的多频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分路器阵列的模拟信号,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重建目标物的图像并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多频信号同步发生器、多路数据采集卡和显示器;
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总线与多频信号同步发生器、多路数据采集卡和显示器分别连接;所述多频信号同步发生器与倍频器阵列连接,所述多路数据采集卡与分路器阵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