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4884.5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林;张涛;张科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7/02 | 分类号: | C08F257/02;C08F212/08;C08F222/14;C08F2/26;C08F2/38;C08J7/02;C08J9/28;C09K11/06;B01J13/14;C08L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聚苯乙烯 荧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苯乙烯种子微球溶液超声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液,将环己烷超声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逐滴滴加到第一混合液中溶胀;所制备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与量子点反应即可得到荧光微球。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尺寸均一、荧光微球荧光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苯乙烯材料,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相芯片是一种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即将DNA、抗体等附着于微球表面作为探针,在液相中与待测物结合,再加入荧光标记的报道分子,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表面荧光标记物。
目前,市场上用于液相芯片领域的编码微球,主要是利用荧光染料。其只有在吸收合适能量的光子之后才能从基态升到较高的激发态,所用的光必须是精确的波长或颜色。此外,荧光染料稳定性差,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例如,较强的酸碱或者高温等)容易猝灭,而失去荧光特性。因此,这类液相芯片的荧光微球在使用过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储存条件苛刻。
而用于负载荧光软料的微球,其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涉及原料种类多、过程相对复杂,难于得到尺寸均一、孔隙度高且孔隙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的重量份的单位可以是本领域常规重量/质量单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将聚苯乙烯种子微球溶液超声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液,将环己烷超声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逐滴滴加到第一混合液中溶胀,以得到第一溶胀液。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S2、将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烯酸乙二醇酯、甲基苯烯酸、甲苯和苯乙烯混合得到第二溶胀液;
步骤S3、将第二溶胀液加入到第一溶胀液中得混合反应体系,向所述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阻聚剂,反应即得。
在步骤S1中,先将聚苯乙烯种子微球溶于水中形成种子微球溶液,再将种子微球溶液加入到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并采用超声处理,以使种子微球溶液均匀地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液。
在步骤S1中,将种子微球与溶胀剂分别分散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后,再将所得的第二混合液逐滴滴加到第一混合液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种子微球溶胀尺寸的均一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配制第一混合液时,种子微球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4%-6%;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2%-0.3%。种子微球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3):(1-2)。将适当浓度的种子微球溶液超声分散于适当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并且,使种子微球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使第一混合液中种子微球的质量浓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利于种子微球均匀地分散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配制第二混合液时,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2%-0.3%。环己烷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3):(1-2)。环己烷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能够利于环己烷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充分的混匀,从而使第二混合液滴加到第一混合液中时,利于种子微球的均匀溶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4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