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留孔洞套管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0097.3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关敏;刘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孔洞 支撑板 开口 上端端部 外圆周壁 上端 固定架 弹簧 滚轮 滑槽 立柱 匹配 预留 对称分布 径向应力 立柱上段 套管外圆 位置保持 稳定支撑 向上延伸 限位筒 干结 缓冲 铰接 外壁 下端 周壁 底座 成型 混凝土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了预留孔洞套管固定架,包括底座以及立柱,在立柱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与套管外圆周壁相匹配的支撑板,在立柱上段外圆周壁上固定有限位筒,沿限位筒的轴线在其上端端面上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开口,每一个开口的底部与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开口底部还设置有弹簧Ⅰ,弹簧Ⅰ的上端与连杆的外壁连接,在支撑板的中部开有弧形的滑槽,连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后置于滑槽内,且在连杆的上端端部设置有滚轮,滚轮与套管的外圆周壁接触。通过支撑板对套管整体的稳定支撑,以及连杆对套管所受到的径向应力的调节缓冲,进而确保套管的位置保持稳定,在混凝土干结后方便套管快速取出的前提下,确保成型的孔洞与设定值相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预留孔洞套管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物的构成越来越趋向多功能、多配置、大型化,结构类型也多以钢筋混凝土结合装修,功能的多样化使水、电、暖、通工程增多,所占的比重增大,重要性增强。孔洞的预留,特别是穿混凝土墙体的预埋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则为土建、安装带来很大的损失。传统做法是用钢管或塑料管固定在钢筋上,管口敞口,混凝土浇筑时易位移,孔洞位置偏差较大,且混凝土易进入管口,砼板初凝后不宜拔出,材料容易损坏,预埋孔洞材料浪费、不能重复使用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预留孔洞套管固定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预留孔洞套管固定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在所述立柱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与套管外圆周壁相匹配的支撑板,在所述立柱上段外圆周壁上固定有限位筒,沿限位筒的轴线在其上端端面上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开口,每一个所述开口的底部与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开口底部还设置有弹簧Ⅰ,且弹簧Ⅰ的上端与连杆的外壁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有弧形的滑槽,连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后置于滑槽内,且在连杆的上端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套管的外圆周壁接触。针对现有的混凝土墙体浇注时对预留孔洞的处理容易导致套管偏移,孔洞的位置偏差较大的缺陷,申请人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预留孔洞的套管固定架,通过支撑板对套管整体的稳定支撑,以及连杆对套管所受到的径向应力的调节缓冲,进而确保套管的位置保持稳定,在混凝土干结后方便套管快速取出的前提下,确保成型的孔洞与设定值相匹配;
具体使用时,将套管固定在未浇筑的墙体钢筋框架预留的孔洞位置上,然后分别在套管的两端放置一个固定架,且确保两个与套管外圆周壁相匹配的支撑板分别与套管的两端接触,以实现对套管的支撑,然后再对墙体钢筋框架进行混凝土浇注,当混凝土与套管发生接触时,套管受到冲击混凝土的冲击后开始产生运动趋势,由于混凝土的注入一般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即水平放置的套管首先受到冲击的部位为其上表面,其次为套管的两侧,即套管容易沿其径向发生移动,且套管的两端因注入的混凝土量不同而受到冲击力度不一致,而在同样呈弧形的支撑板的支撑与限位作用下,且利用套管自身的重力以及附着在套管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的重力,使得套管两端被限定在支撑板所覆盖的范围内,即套管的两端保持相对静止,避免套管在未干结的混凝土内发生倾斜或是偏移;进一步地,当套管一侧的混凝土量注入相对于另一侧偏多时,此时位于滑槽内的两个滚轮在弹簧Ⅰ的支撑作用下保持与套管外壁接触,同时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度,当套管一侧受力过大时,作用应力传递至套管另一侧,此时该侧对应的滚轮以及连杆同时受到传递过来的作用应力的影响,导致弹簧Ⅰ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而弹簧Ⅰ在短时间内回复形变所产生的弹力能够将该作用应力所抵消,即无论套管的两侧中任意一侧受到过度的冲击,与之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滚轮、连杆以及弹簧Ⅰ的组合能够将产生的冲击应力所消除,避免套管在轴向或是径向上发生偏移,确保套管在钢筋框架上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0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管道开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螺纹升降的市政施工用的管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