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7358.6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秋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51/02;C08L1/28;C08K13/02;C08K5/098;C08K3/34;C08K5/5425;C08K5/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辐射 塑料材料 车内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羧甲基纤维素钠 高密度聚乙烯 紫外线吸收剂 使用安全性 单甘油酯 环烷酸铜 内饰材料 纤维溶液 硬脂酸钡 原料组成 环保性 聚酸酐 碳化硅 吸收性 硬酯酸 重量份 紫外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紫外线吸收剂UV‑329 0.1‑0.2、硬酯酸单甘油酯1‑2、环烷酸铜0.4‑1、羧甲基纤维素钠1‑2、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2‑3、碳化硅2‑3、硬脂酸钡0.8‑1、聚酸酐纤维溶液19‑20、高密度聚乙烯110‑130。本发明的内饰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效果,对紫外线具有很好的吸收性,本发明的材料环保性好,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能射线在军事、通讯、医学、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直接导致了在世界范围内辐射剂量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增加,各种射线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已经被认为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公害,;
随着科技的高度反正,为了减轻各种类型的辐射污染对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开发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屏蔽材料,来抵抗各种射线、微波;
聚乙烯材料可用于各种不同的产品或应用。这些产品或应用包括薄膜、纤维、模塑制品,这些材料在受到高能辐射后,其断裂强度、伸长率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降低了稳定性,导致材料容易老化,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紫外线吸收剂UV-329 0.1-0.2、硬酯酸单甘油酯1-2、环烷酸铜0.4-1、羧甲基纤维素钠1-2、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2-3、碳化硅2-3、硬脂酸钡0.8-1、聚酸酐纤维溶液19-20、高密度聚乙烯110-130。
所述的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所述的聚酸酐纤维溶液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马来酸酐17-20、过硫酸铵0.2-0.5、醋酸纤维3-4、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0.5-1、2-溴-4-甲基苯酚0.1-0.2。
所述的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所述的聚酸酐纤维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2-溴-4-甲基苯酚,加入到其重量6-8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加入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搅拌均匀,得胺分散液;
(2)取过硫酸铵,加入到其重量15-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3)取醋酸纤维,加入到其重量20-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马来酸酐,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65-70℃,加入上述胺分散液,保温搅拌4-5小时,出料,得聚酸酐纤维溶液。
一种抗辐射车内饰塑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碳化硅、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25-40倍的去离子水中,升高温度为50-60℃,加入硬脂酸钡,保温搅拌1-2小时,得碳化硅分散液;
(2)取环烷酸铜,加入到其重量3-4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加入硬酯酸单甘油酯,搅拌均匀,得酰胺溶液;
(3)取酰胺溶液、碳化硅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紫外线吸收剂UV-329、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升高温度为65-70℃,超声2-3小时,得硅烷酰胺溶液;
(4)取上述聚酸酐纤维溶液、硅烷酰胺溶液混合,加入高密度聚乙烯,600-800转/分搅拌30-4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55-60℃下干燥1-2小时,冷却至常温,得聚酸酐改性聚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秋永,未经王秋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