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端热作模具钢的优化方法和工艺步骤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6455.3 | 申请日: | 201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嵊州元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22 | 分类号: | C22C38/22;C22C38/24;C22C38/02;C22C38/04;C22C33/04;C21D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7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热作模具钢 工艺步骤 强韧性 高端 模具 高温热处理 抗热疲劳性 热处理工艺 耐磨性 高纯净度 高稳定性 龟裂性能 疲劳寿命 使用寿命 原料配方 淬透性 抗冲击 模具钢 熔炼 耐热 回火 三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端热作模具钢的优化方法和工艺步骤,在国家标准模具钢H13的基础上,采用优化原料配方、优化熔炼工艺、优化热处理工艺三管齐下,结合了H13的高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抗热疲劳性、抗回火性能,具有更好的热强韧性,明显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具备以下特点和优势:1.高纯净度,提高模具的疲劳寿命;2.高等向性,优异的抗冲击开裂;3.优异的强韧性和极佳的耐磨性;4.优异的淬透性,高温热处理时的尺寸稳定性;5.优异的耐热冲腐蚀性、极佳的抗热龟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零件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端热作模具钢的优化方法和工艺步骤。
背景技术
随着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零件采用压铸、热挤压、热锻成形工艺。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热作模具钢主要是国标H13(4Cr5MoSiV1),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热疲劳性能,应用于铝压铸模、热锻模等产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部件铝压铸模、热锻模的需求量更是井喷式增长,每年开设此类模具在10000万套以上。
铝合金压铸模、热锻模的服役条件较为苛刻,铝合金熔液的温度通常在650~700℃左右,热锻产品温度在1000℃左右,模具在使用中要与高温金属接触,模具型腔表面在短时间内骤然升到700℃,之后又迅速冷却,这种急冷急热过程会在模具表面产生应力,然而H13模具钢能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为540℃,当使用温度高于540℃时,其硬度迅速下降,即抗热裂性能会根据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适应不了热作模具在使用中急冷急热的工作环境,模具在循环应力作用下服役,其表面容易产生疲劳裂纹、熔蚀等早期失效问题,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与实际需求相比,H13钢的纯净度、高温强度与韧度、抗氧化性、回火稳定性、以及硬度、耐热性能和导热性能都需要有较大的提升。
模具合金钢的特性主要是由其化学成分来决定的,Mo溶解于A中能提高钢的淬透性,Mo是作为使模具钢具有二次硬化的主要合金元素加入的;V是有效阻止A晶粒粗化的元素,也是在高温下服役的钢材的重要合金化元素。市场上投放的H13模具钢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但在实际应用时,因产品要求、生产条件、环境特点等与发达国家产品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
模具钢的质量指标之一是碳化物分布均匀性,H13钢的含碳量不太高,仅为0.4%左右,但合金元素总量达8%,因此属于过共析钢,由于碳及合金元素的偏析,H13钢中有时会出现亚稳定的共晶碳化物。这类碳化物一旦形成大块的棱角状,或堆集成网链状。由于钢锭凝固时的选分结晶,尤其是凝固后期枝晶偏析严重,在枝晶网胞边缘产生连续粗大的碳化物,使金属塑性急剧下降。热加工退火后,贫碳区和富碳区交替分布形成带状组织,导致模具各向力学性能不一致,将会促使模具提前失效。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我公司根据铝压铸模具、热锻模具的工作特点,对热作模具钢H13进行了针对性的工艺改革,经反复试验、多次改进,终于有了重大突破,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升热作模具钢的工艺性能,提供一种高端热作模具钢的优化方法和工艺步骤,具体内容以YFH-17模具钢的生产工艺为例来展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模具钢化学成分(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嵊州元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嵊州元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6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地质条件油气井开采用套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腐蚀因瓦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