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6000.1 | 申请日: | 201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赵银月;王铁军;王开常;詹和明;代希茜;单丹丹;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2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玉米 行距 套作 种植 复合肥 宽行 穴距 窄行 尿素 施用 底肥 大豆种植 玉米种植 玉米带 幅宽 打塘 开沟 条播 行比 穴播 申请 套种 播种 土壤 | ||
本申请公开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对种植土壤进行碎土平墒和打塘开沟处理;大豆采用条播,玉米采用穴播;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为3600~4200株/亩,大豆种植密度为9000~15000株/亩;玉米穴距为35~45cm,每穴2株;大豆穴距为12~25cm,每穴2~3株;播种前在玉米带上每亩施用8~10公斤复合肥或15~20公斤尿素,在大豆带上每亩施用5~8公斤复合肥或8~10公斤尿素作为底肥;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为1.8~2.0m,窄行行距为40~50cm,宽行行距为140~160cm;窄行行距内种2行玉米,宽行行距内种2行或3行大豆;玉米与大豆行距为25~65cm,大豆行距为30~40cm。本申请提供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豆需求日益增加,进口大豆逐年上升,而我国大豆生产徘徊不前。南方地区大豆品种类型多样,种植方式复杂,除少量净种外,大豆多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温度、水和土地等资源,还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与单作相比,合理的间作套种系统能提高作物的总产量,并能确保产量的稳定性。
现有生产上应用的间作套种模式和作物搭配五花八门,缺乏相应的配套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最终导致生产上间作套种的大豆存在产量低下、商品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提供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的最佳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不减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本申请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
整地,对种植土壤进行碎土平墒和打塘开沟处理;
种植,大豆采用条播,玉米采用穴播,玉米穴距为35~45cm;
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
玉米种植密度为3600~4200株/亩,大豆种植密度为9000~15000株/亩;玉米穴距为35~45cm,每穴2株;大豆穴距为12~25cm,每穴2~3株;
施肥,播种前在玉米带上每亩施用8~10公斤复合肥或15~20公斤尿素,在大豆带上每亩施用5~8公斤复合肥或8~10公斤尿素作为底肥;
所述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具体包括:
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为1.8~2.0m,窄行行距为40~50cm,宽行行距为140~160cm;
窄行行距内种2行玉米,宽行行距内种2行或3行大豆;
玉米与大豆行距为25~65cm,大豆行距为30~40cm。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为2.0~2.8m的主栽品种;间套作大豆选用高产、耐荫、抗倒品种;套种大豆选用早熟、高产及耐荫、抗倒品种。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夏季间作时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间作大豆收获后,再在玉米行间套种秋大豆,秋大豆播种适宜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间作时在玉米和大豆播种1~2天后,采用96%金都尔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100毫升兑水10~15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由于天气原因或田间持水量较大无法进行封闭除草时,在整个生育期间进行人工除草2~3次。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大豆封行前,对大豆进行1~2次中耕培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6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春蚕豆增密、调土强根高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油酸花生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