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酰胺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4005.0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占新华;钟劲松;王福军;陈洪龙;慕灯友;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82 | 分类号: | C07D213/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酰胺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烟酰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乙醇为溶剂,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入干燥的亚硝酰氯气体,在可见光照射下于温度0~30℃进行光亚硝化‑异构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通入氮气,加碱调节反应液pH至6~9,过滤得滤液;滤液中加入铜盐和腈类作为催化剂,升温回流发生醛肟Beckmann重排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结晶,过滤得烟酰胺粗品,烟酰胺粗品重结晶得到烟酰胺纯品。本发明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收率高且能得到高纯度烟酰胺产品,三废较少,经济性高,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烟酰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烟酰胺又名尼克酰胺(Nicotinamide),俗称VB3,化学名为3-吡啶甲酰胺,CAS号为98-92-0,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溶于水、乙醇和甘油。
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与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对生物体内的能量循环和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日化和医药等行业。其生理作用与烟酸相仿,但水溶性更好,且无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目前已知有许多制备烟酰胺的方法,但具备工业化意义的实际上只有两种方法,即烷基吡啶的硝酸氧化法和氨氧化法。
硝酸氧化法为瑞士Lonza公司开发的工艺,原料来源广泛、产物选择性好、反应收率高、工艺成熟,但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对设备及操作要求高,在大规模生产中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其他诸如美国凡特鲁斯、印度吉友联及国内兄弟科技等主要采用氨氧化法生产,工艺成熟,但也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且后续氰基水解过程选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酰胺的合成方法,该方法过程简单、反应可在常压和低温下进行、操作方便,收率和产品纯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酰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甲基吡啶光亚硝化-异构化:在光化学反应器中,以乙醇为溶剂,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入干燥的亚硝酰氯气体,在可见光照射下于温度0~30℃反应至原料转化完毕,通入氮气约10~90min赶走反应液中残留的亚硝酰氯气体,加碱调节反应液pH至6~9,过滤除去析出的氯化钠,滤液即为3-吡啶甲醛肟的乙醇溶液;
步骤(2)、醛肟Beckmann重排: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铜盐和腈类作为催化剂,回流反应大约3~8h,待原料转化完毕,加入乙醇质量0.8~1.2倍量的乙酸乙酯,搅拌后,降温至5~10℃静置结晶,过滤得烟酰胺粗品,烟酰胺粗品重结晶得到烟酰胺纯品。
本发明烟酰胺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1)中,所述的光化学反应器为普通市售光化学反应器。所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优选为420~550nm范围内的单色光。因为亚硝酰氯的解离能为159KJ/mol,波长短于760nm的光即可使亚硝酰氯解离。但在实际反应中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对于反应的量子收率、反应收率及能量利用率有不同的影响,在420~550nm范围内最佳。
3-甲基吡啶的亚硝化反应属于自由基历程,水的存在是不利于反应进行,因而要尽可能控制原料中的水分含量。所述的3-甲基吡啶中含水量≤1%,优选为≤0.5%。所述的亚硝酰氯经过浓硫酸干燥后通入反应体系;亚硝酰氯为现场发生。
所述的亚硝酰氯与3-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0~2.0:1,保持适当过量的亚硝酰氯有利于3-甲基吡啶的转化,但过量太多的亚硝酰氯将导致诸如氯代亚硝基化合物、氯代物等副产物的出现,因此,所述的亚硝酰氯与3-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优选为1.1~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4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