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2408.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9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树;周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28 | 分类号: | A61K38/28;A61K9/14;A61K47/18;A61P3/10 |
代理公司: | 51241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胰岛素 多肽 纤维化 胰岛素纳米 纳米颗粒 超分子 突释 制备 胰岛素单体 低血糖 溶液搅拌 缓释 五肽 溶解 治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胰岛素单体溶解于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具有抑制胰岛素纤维化功能的多肽;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对上述溶液搅拌一段时间,使多肽和胰岛素所述进行充分反应,得到五肽‑胰岛素超分子纳米颗粒。本发明操作简单,所获得的超分子纳米颗粒,不会产生突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并且多肽可以抑制胰岛素的纤维化。此产品有潜力解决临床使用时由于胰岛素本身的突释带来的低血糖等危险和胰岛素使用过程中产生纤维化的问题,在治疗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抑制胰岛素单体纤维化功能的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在治疗I型和II型糖尿病等生物医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在胰岛素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给病人们造成了痛苦和不便,为了克服治疗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胰岛素给药途径: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控释体系,凝胶控释体系和胰岛素泵。但是这些产品在应用到临床上都需要克服蛋白质聚集的问题,因为蛋白质聚集容易造成一定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和其他副作用。所以,一种可控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蛋白质聚集效果的给药体系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具有抑制胰岛素单体纤维化功能的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所获得的超分子纳米颗粒,不会产生突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并且多肽可以抑制胰岛素的纤维化。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肽-胰岛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将胰岛素单体溶解于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具有抑制胰岛素单体纤维化功能的多肽;胰岛素是由含有21个氨基酸的A链和30个氨基酸的B链组成的蛋白质,胰岛素有单体、二聚体、六聚体等形态,在单体形成二聚体的过程中,两个胰岛素单体的B链末端(B23-B30)在一起形成反向平行的β折叠的结构,同时这个结构也是胰岛素形成纤维化的关键一步,当胰岛素单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时,胰岛素B链的末端像铰链结构一样旋转展开与胰岛素受体的α-CT的末端结合,其中涉及到的α-CT中的多肽为苯丙氨酸(F)、缬氨酸(V)、脯氨酸(P)、精氨酸(R)、赖氨酸(K)(FVPRK),因此选用FVPRK作为实验的多肽;
步骤二:在一定条件下对上述溶液搅拌一段时间,使多肽和胰岛素单体进行充分反应,得到五肽-胰岛素超分子纳米颗粒。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步骤一中,所述的溶液的pH值在7.0~7.4之间。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所述的溶液为含有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7.4。
步骤一中,所述的溶液为中胰岛素的浓度在2-10μmol/L之间;多肽是从胰岛素受体中截取的一段短肽苯丙氨酸(F)、缬氨酸(V)、脯氨酸(P)、精氨酸(R)、赖氨酸(K)(FVPRK),其浓度在10μmol/L-50μmol/L之间。
步骤二中,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溶液的温度在25-40℃。
步骤二中,所述搅拌为恒速搅拌或变速搅拌,搅拌速度在50-500转/分。
步骤二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25h。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多肽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时会形成100-300nm的纳米颗粒,同时多肽可以抑制胰岛素纤维化,形成的五肽-胰岛素超分子纳米颗粒能有效进行胰岛素的缓慢释放,可以用于I型和II型糖尿病的治疗,且可以进行缓慢释放且细胞毒性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五肽-胰岛素超分子纳米颗粒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2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