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7441.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8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王海涛;徐学军;王继锋;刘东香;冯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18 | 分类号: | B01J31/18;B01J27/188;B01J35/10;C10G4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催化剂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加氢裂化催化剂为体相催化剂,包括加氢活性金属组分、载体组分及杂多酸,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为WO3和NiO,经硫化后,WS2平均堆积层数为5.0~7.0层,WS2片层平均长度为4.0~6.0nm;所述杂多酸为磷钨酸、磷钼酸、硅钨酸、硅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经硫化后,WS2堆积层数分布如下:堆积层数为5.0~7.0的片层数占总片层数55%~85%;WS2片层长度分布如下:片层长度为4.0~6.0nm的片层数占总片层数60.0%~85.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经硫化后,WS2平均堆积层数为5.5~6.5层,WS2片层平均长度为4.5~5.5nm。
3.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加氢裂化催化剂为硫化态体相催化剂,包括加氢活性金属组分、载体组分及杂多酸,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为W和Ni,WS2平均堆积层数为5.0~7.0层,WS2片层平均长度为4.0~6.0nm;所述杂多酸为磷钨酸、磷钼酸、硅钨酸、硅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经硫化后,WS2堆积层数分布如下:堆积层数为5.0~7.0的片层数占总片层数55%~85%;WS2片层长度分布如下:片层长度为4.0~6.0nm的片层数占总片层数60.0%~85.0%。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WS2平均堆积层数为5.5~6.5层,WS2片层平均长度为4.5~5.5nm。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W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10wt%~50wt%,Ni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3wt%~45wt%,杂多酸的含量为1wt%~50wt%,载体组分的含量为10wt%~67wt%。
6.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W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15wt%~45wt%,Ni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5wt%~35wt%,杂多酸的含量为5wt%~35wt%,载体组分的含量为20wt%~63wt%。
7.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分为无定形氧化物,所述无定形氧化物为氧化铝和氧化硅。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无定形氧化物的重量计,无定形氧化物中氧化硅的含量为3wt%~49wt%。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无定形氧化物的重量计,无定形氧化物中氧化硅的含量为5wt%~48wt%。
10.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W/Ni的摩尔比为0.05~1.2。
11.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W/Ni的摩尔比为0.1~1.0。
12.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是将活性金属组分W、Ni的氧化物转化为相应的硫化物,即得硫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中各活性金属的硫化度不低于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4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