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调峰燃气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4908.2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潇;付林;王笑吟;仝德良;张文雍;李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谢斌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燃气 热电 联产 余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电力调峰燃气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厂内部的中心城区供热系统和外送区域供热系统;
所述中心城区供热系统主要由第一高温蓄热罐(1)、第一汽水换热器(2)、第一热泵机组(3)、第二热泵机组(4)、第一烟气换热器(5)、第一低温蓄热罐(6)、第二汽水换热器(7)、第二低温蓄热罐(8)、第一电锅炉(9)、第一至第五循环水泵(10、11、12、13、14)和第一至第十二阀门(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组成;其中,一次网回水管道经第五循环水泵(14)分别连接第一阀门(15)的进口和第一高温蓄热罐(1)的底部进/出口,第一阀门(15)的出口并联连接第一热泵机组(3)的冷凝器进口、第二热泵机组(4)的冷凝器进口和第十一阀门(25);第十一阀门(25)连接第一电锅炉(9)的进口,第一电锅炉(9)的出口连接第十二阀门(26);第一汽水换热器(2)的进口分别与第一热泵机组(3)和第二热泵机组(4)的冷凝器出口并联连接,第一汽水换热器(2)的出口分别与第十二阀门(26)的出口、第二阀门(16)的进口并联连接,第二阀门(16)的出口和第一高温蓄热罐(1)的顶部进/出口并联连接至一次网供水管道;第一低温蓄热罐(6)的顶部进/出口分别与第一烟气换热器(5)的出口和第三阀门(17)的进口并联连接,第三阀门(17)的出口连接第一热泵机组(3)的蒸发器进口,第一热泵机组(3)的蒸发器出口经第四阀门(18)分别并联连接第一循环水泵(10)的进口、第二循环水泵(11)的进口和第五阀门(19)的进口;第二循环水泵(11)的出口经第六阀门(20)连接第一低温蓄热罐(6)的底部进/出口,第五阀门(19)的出口亦连接第一低温蓄热罐(6)的底部进/出口,第一循环水泵(10)的出口连接第一烟气换热器(5)的进口;第二低温蓄热罐(8)的顶部进/出口经第七阀门(21)与第二热泵机组(4)的蒸发器进口连接,第二热泵机组(4)的蒸发器出口经第四循环水泵(13)和第八阀门(22)连接第二低温蓄热罐(8)的底部进/出口;第二低温蓄热罐(8)的另一顶部进/出口经第九阀门(23)与第二汽水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第二低温蓄热罐(8)的另一底部进/出口经第三循环水泵(12)和第十阀门(24)连接第二汽水换热器(7)的进口;第一烟气换热器(5)的烟道出口连接第三烟气换热器(33)的烟道进口;
所述外送区域供热系统主要由第三热泵机组(27)、第四热泵机组(28)、第二烟气换热器(29)、第三低温蓄热罐(30)、第三汽水换热器(31)、第四低温蓄热罐(32)、第三烟气换热器(33)、第五热泵机组(34)、第四汽水换热器(35)、第二电锅炉(36)、第二高温蓄热罐(37)、第六至第十循环水泵(38、39、40、41、42)和第十三至第二十七阀门(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组成;其中,另一一次网回水管道经第六循环水泵(38)和第三烟气换热器(33)并联连接第二高温蓄热罐(37)的底部进/出口、第二十一阀门(51)的进口和第二十五阀门(55)的进口,第二十五阀门(55)的出口连接第二电锅炉(36)的进口,第二电锅炉(36)的出口连接第二十六阀门(56)的进口;第二十一阀门(51)的出口并联连接第二十二阀门(52)的进口和第二十四阀门(54)的进口,第二十二阀门(52)的出口连接第五热泵机组(34)的进口,第五热泵机组(34)的出口连接第二十三阀门(53)进口,第二十三阀门(53)和第二十四阀门(54)的出口共同并联连接第三热泵机组(27)和第四热泵机组(28)的冷凝器进口;第四汽水换热器(35)的进口分别与第三热泵机组(27)和第四热泵机组(28)的冷凝器出口并联连接,第四汽水换热器(35)的出口连接第二十七阀门(57)的进口,第二十六阀门(56)的出口、第二十七阀门(57)的出口和第二高温蓄热罐(37)的顶部进/出口并联连接至另一一次网供水管道;第三低温蓄热罐(30)的顶部进/出口分别与第二烟气换热器(29)的出口和第十九阀门(49)的进口并联连接,第十九阀门(49)的出口连接第三热泵机组(27)的蒸发器进口,第三热泵机组(27)的蒸发器出口经第二十阀门(50)分别并联连接第七循环水泵(39)的进口、第八循环水泵(40)的进口和第十三阀门(43)的进口;第七循环水泵(39)的出口经第十四阀门(44)连接第三低温蓄热罐(30)的底部进/出口,第十三阀门(43)的出口亦连接第三低温蓄热罐(30)的底部进/出口,第八循环水泵(40)的出口连接第二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第四低温蓄热罐(32)的顶部进/出口经第十五阀门(45)与第四热泵机组(28)的蒸发器进口连接,第四热泵机组(28)的蒸发器出口经第十循环水泵(42)和第十六阀门(46)连接第四低温蓄热罐(32)的底部进/出口;第四低温蓄热罐(32)的另一顶部进/出口经第十七阀门(47)与第三汽水换热器(31)的出口连接,第四低温蓄热罐(32)的另一底部进/出口经第九循环水泵(41)和第十八阀门(48)连接第三汽水换热器(31)的进口;第三烟气换热器(33)的烟道出口连接第二烟气换热器(29)的烟道进口,第二烟气换热器(29)的烟道出口连通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9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