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失效判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4563.0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明;潘利科;杨才智;邢彤;张海波;徐超;袁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G01N3/20;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线 夹钳 电脑控制单元 反复弯曲试验 电控制柜 电子系统 反复弯曲 机械系统 判定系统 数据采集 显示系统 拨杆 电阻 上电 下电 随时间变化曲线 轨道交通 实时显示 直流电压 智能判定 导向块 判定 施加 测试 | ||
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失效判定系统,属于轨道交通领域,主要由机械系统、电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组成;机械系统包括拨杆(1)、导向块(2)、支座(3),电子系统由上电夹钳(4)、下电夹钳(5)、电控制柜(6)组成,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为电脑控制单元(7)。电控制柜(6)向连接接触线(10)的上电夹钳(4)、下电夹钳(5)施加直流电压和电流,测试接触线(10)在拨杆(1)控制的反复弯曲过程中的电阻,并通过电脑控制单元(7)实时显示电阻随时间变化曲线,判定反复弯曲过程中接触线(10)出现裂和断的次数,实现智能判定接触线失效次数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适用于判定电力机车接触线在反复弯曲试验时的失效次数。
背景技术
接触线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机车运行时,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线进行滑动摩擦受流,实现向列车供电的目的。
接触线在实际服役过程中,受到反复弯曲作用。因此,反复弯曲特性是接触线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实际接触线的反复弯曲试验过程中,是将接触线反复弯曲180°,肉眼观察反复弯曲过程中接触线出现长度约为5mm,深度约为1mm裂纹时的次数为裂的次数;接触线完全断开的次数为断的次数。而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接触线处于反复弯曲过程中,通过肉眼判定接触线上的微小裂纹的长度和深度难度较大,导致检测结果会出现误差,影响了判定的准确性。
此外,接触线包含大圆弧面和小圆弧面两个不同的方向,在反复弯曲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复弯曲的大小圆弧面的方向和位置。
针对接触线反复弯曲过程中裂的次数和断的次数的判定难度,以及接触线反复弯曲时的方向性,发明了智能判定接触线在反复弯曲时失效次数的判定系统,既可以准确定位接触线反复弯曲时的方向,同时还可以降低接触线失效次数的判定误差,提高判定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是针对轨道交通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时失效次数的判定难度,设计了智能的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失效判定系统。
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失效判定系统,主要由机械系统、电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等三大系统组成;机械系统主要包括拨杆(1)、导向块(2)、支座(3),电子系统主要由上电夹钳(4)、下电夹钳(5)、电控制柜(6)组成,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则主要为电脑控制单元(7)。
拨杆(1)与电机控制的可以往复摆动的连杆机构连接,拨杆(1)可以左右往复摆动180°;拨杆(1)上有上夹钳定位槽(11);拨杆(1)上加工有导块(8),导块(8)上安装有可以活动的定位滑块(9)。导向块(2)安装在支座(3)上,包括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固定,不能在支座(3)上移动,右侧部分可以沿着支座(3)左右移动。支座(3)固定在地面基座上,支座(3)上加工有下夹钳定位槽(12),还加工有接触线(10)的定位槽(13)。
导向块(2)的左右两部分上均加工有与接触线(10)等曲率的圆弧槽,用来固定接触线(10);拨杆(1)带动接触线(10)往复摆动过程中,接触线(10)与导向块(2)的圆弧槽曲面往复接触,避免接触线(10)直接发生弯折。
电子系统中的上电夹钳(4)、下电夹钳(5)的一端分别与接触线(10)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上电夹钳(4)、下电夹钳(5)的另一端通过电线与电控制柜(6)连接,并通过电控制柜(6)向接触线(10)施加直流电压和电流;电控制柜(6)可以输出接触线(10)的电阻值。
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中的电脑控制单元(7)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电控制柜(6)连接,电脑控制单元(7)可以实时显示不同时刻接触线(10)的电阻值。
本发明专利具有如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检验认证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未经中铁检验认证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