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写入方法、设备、平台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6587.3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2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乐祖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H04W8/20;H04W12/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写卡 移动设备 用户身份信息 存储介质 卡标识 写入 发送 绑定关系 电子设备 绑定 携带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写入方法、电子设备、写卡平台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写卡平台中的方法,包括: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写卡请求;其中,所述写卡请求至少携带有所述移动设备内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卡标识;根据所述第一卡标识,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绑定的用户身份信息;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绑定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数据写入方法、移动设备、写卡平台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身份识别数据只有写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才能用于移动设备的通信。在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写入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的方式,例如,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入市前预先写入所有必需的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用户拿到直接使用。但是这样局限了用户选择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归属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obile Network Operator,MNO)的问题。例如,仅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写入部分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然后由用户到营业厅或者通过与网络侧的信息交互进行写卡。但是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必须部署专门用于写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专属通道,例如BIP通道等,或者,需要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内预先设置后续用不到的写卡证书,例如,CI证书。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能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其用户身份信息,需要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用户进行绑定,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写入方法、电子设备、写卡平台及存储介质,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写卡平台中,包括:
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写卡请求;其中,所述写卡请求至少携带有所述移动设备内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卡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卡标识,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绑定的用户身份信息;
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绑定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写入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中,包括:
至少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读取第一卡标识;
向写卡平台发送至少携带有所述第一卡标识的写卡请求;
接收所述写卡平台基于所述第一卡标识发送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
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写入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写卡平台,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写卡请求;其中,所述写卡请求至少携带有所述移动设备内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第一卡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卡标识,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绑定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数据,建立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绑定关系。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6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