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组装自定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0284.0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毛华;田珍玉;张鲁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组装 定位 毛细管 电泳 安培 检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毛细管电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力组装自定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池及其制备方法。穿有圆棒状电极体的不锈钢引导管通过热压封装在两片有机玻璃片间,片体中部棒状电极体和不锈钢管连接点处加工含有圆盘电极和不锈钢管口的方形小孔,分离毛细管从不锈钢引导管穿入,实现其与圆盘电极的同轴自准直,其底部贴有硅橡胶浸渍无纺布密封片,置于一方形磁铁上,在其小孔上方放置一底部有硅橡胶密封层且带绝缘漆的钢制螺母,借助磁铁对螺母的磁力吸引完成各部件的组装,得到磁力组装自定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池,石英分离毛细管出口和圆盘电极间的距离由已知厚度的涤纶膜进行调节。本发明具有集成度高、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毛细管电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力组装自定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种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分析的微柱高效液相分离检测方法。该技术包含电泳、色谱及其交叉内容,使分析化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长期困扰生物医学研究的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分离分析也因此有了新的转机[1]。上个世纪末“人类基因测序”被认为是一项像人类登月一样的伟大工程,在该工程面临进展缓慢的困难时期,是分析化学家对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重大革新,使这项伟大的工程得以提前完成,从而揭开了后基因时代的序幕。2003年4月14日,美国联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其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是毛细管电泳技术中的毛细管凝胶电泳[2,3]。
自从1981年Joegenson和Luckas首次提出毛细管电泳以来[1],该技术以其高效、快速、分离度高、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低耗及集成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分析和生命科学界有关专家的广泛关注,在生物医学研究、食品药品分析、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毛细管电泳按分离原理和分离介质不同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等速电泳、亲和毛细管电泳、非水毛细管电泳等[2,3]。
毛细管电泳仪器系统主要包括电泳分离毛细管、高压直流电源、缓冲溶液池、检测器、数据记录和处理单元等,由于毛细管尺寸微小,常用内径在25-75微米,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目前毛细管电泳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紫外吸收检测法、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质谱检测法和电化学检测法等。其中电化学检测具有灵敏度高、耗电少、死体积小、电极及控制仪器小巧易集成等优点,是毛细管电泳理想的检测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包括安培、电导和电位三种检测方法,其中安培检测法是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安培检测常用离柱检测[4]和柱端检测[5]两种检测模式,对于离柱安培检测,分离毛细管和检测毛细管间需用多孔连接点隔离分离电压,制作难度大,较少使用;而对于端柱电化学检测,微盘检测电极位于毛细管出口处,是常用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式,其中分离毛细管和检测电极间的精确定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3-5]。目前,通常采用三维可调微操纵器来使检测电极与分离毛细管出口准直对齐,由于每次手工调节的重现性差,影响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常用的三维可调微操纵器体积较大,集成度不高,抗震性能不佳,定位操作复杂、费时,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严重制约了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的推广[3-5]。故开发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定位重现性和精度高的毛细管电泳检测电极定位装置,对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