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听力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7848.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2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E·菲赫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诺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光颖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听力 设备 及其 操作方法 | ||
具有在线(实时)智能性能管理的听力设备。所述听力设备的在线管理部件在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述听力设备时,学习听力设备用户对所述听力设备的操作的偏好。所述在线管理部件从对在不同的听力环境中和/或者在不同的活动期间的听力设备输出的用户的感知来学习用户的偏好。所述用户的感知包括用户对来自听力设备的输出的积极/满意的响应。所述在线管理部件在遇到不同的听力环境和/或进行不同的活动的同时,基于所述用户的感知为用户构建个体化的模型。所述个体化的模型被用于控制所述听力设备针对所述用户产生声音输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涉及听力设备,并且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智能的基于感知的控制的听力设备以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听力设备以及对这样的听力设备的智能性能管理。更具体地,但是不作为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使用从听力设备用户关于听力设备操作的偏好导出的心理声学模型来提供智能听力设备性能管理。
听力设备可以被用于例如通过补偿听力受损用户的听力损失来改善用户的听力能力或通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设备通常被称为听力仪器,诸如助听器或听力假体。听力设备还可以被用于在用户的耳道中产生声音。例如,声音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地传送到听力设备,所述听力设备可以在用户的耳道中再现声音。例如,耳塞、耳机等可以被用于在人的耳道中生成声音。
听力设备通常是小型并且复杂的设备。听力设备能够包括处理器、麦克风、扬声器、存储器、壳体以及其他电子和机械部件。一些示例性听力设备是耳后(“BTE”)、耳道内接收器(“RIC”)、耳内(“ITE”)、完全在耳道内(“CIC”)和耳道中隐形(“IIC”)设备。基于听力损失、审美偏好、生活方式需求和预算,与另一种设备相比,用户会更喜欢这些听力设备中的一个。听力设备常常非常小,使得听力设备的至少部分能够被插入到用户的耳道中以在用户的鼓膜附近提供声音的再现。
随着听力设备技术的发展,用户偏好具有更多功能的听力设备。例如,用户想要被配置为无线地通信的听力设备。无线通信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并且使用户能够利用其听力设备访问网络或其他设备。另外,用户想要听力设备具有长的电池寿命(例如,若干天或者甚至若干周)并且需要都很少/不频繁的维护。
在许多情况下,听力设备使用麦克风来拾取/接收声音。听力仪器中的电路能够处理来自麦克风的信号,并且经由微型扬声器(通常被称为声音再现设备或接收器)将经处理的声音信号提供给用户的耳道。如前所述,一些听力设备可以例如经由移动电话、无线流、蓝牙连接等从诸如感应线圈和/或无线发射器的替代输入源来接收声音信号,并且处理这些声音并且将其递送给用户。
耳内(ITE)听力设备被设计成使得听力设备壳体的至少部分被插入在听力设备用户的耳道内。在ITE听力设备中,所述接收器被设置在听力设备壳体内,并且来自接收器的声音输出经由声音导管被递送到用户的耳道中。声音导管可以包括:接收器端口,来自接收器的声音信号通过所述接收器端口进入声音导管;以及声音开口,声音信号通过所述声音开口从声音导管离开而进入到耳道中。
由(一个或多个)听力设备的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信号由被连接在麦克风与接收器之间的控制器/信号处理器来处理。控制器/信号处理器可以包括处理器、计算机、软件等。通常,控制器/信号处理器放大声音信号,并且该放大可以随频率而变化,以便向听力设备用户提供良好的可听信号。例如,放大可以是:对于用户难以听到的频率更大,对于用户具有良好音频响应的频率更小,等等。在另一示例中,与人类语音相关联的频带中的声音信号可以比与环境噪声相关联的声音信号更多地被放大,从而用户能够听到并参与对话。
因为每个听力设备用户具有特定的听力概况,其可能是依赖于频率的,并且因为每个听力设备用户可能具有特定的期望听力设备响应,所以可以针对听力设备用户对控制器/信号处理器进行单独地调节/编程。通常,对听力设备的调节/编程以适合的流程来执行,其中,听力学家等将控制器/信号处理器针对用户的听力损失和/或用户的听力偏好来调谐控制器/信号处理器。调谐可以包括针对听力设备设置频率相关的增益和/或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诺瓦公司,未经索诺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