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钛热轧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6237.6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8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立泽吉绍;国枝知德;森健一;高桥一浩;藤井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B3/00 | 分类号: | B21B3/00;B22D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制造 方法 | ||
对使用电子束熔炼法或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直接制造的钛板坯进行热轧来制造钛板的方法,其中,将前述钛板坯在热轧时被轧制的面作为被轧制面,将与轧制方向平行并且与被轧制面垂直的面作为侧面时,〔1〕不朝前述被轧制面照射电子束或等离子体而朝前述侧面照射电子束或等离子体,从而将前述钛板坯的在前述侧面中的至少前述被轧制面侧的一部分熔融,然后使其再凝固,在前述侧面形成圆当量粒径为1.5mm以下并且距前述侧面的深度为3.0mm以上的组织层,〔2〕对形成有前述细粒组织层的钛板坯的前述被轧制面进行精整处理,使板坯平坦度指标X为3.0以下,〔3〕在第1道次粗轧的辊接触弧长L为230mm以上的条件下,对前述精整处理后的钛板坯进行热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热轧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钛热轧板通常利用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首先,将由克罗尔法得到的海绵钛、钛废料熔炼,使其凝固,制成铸锭(熔炼工序)。接着,对铸锭在热条件下实施初轧或锻造,加工为适于用于制造钛热轧板的热轧的形状、尺寸的板坯(初轧工序)。接着,将板坯热轧,制成钛热轧板。
作为在熔炼工序中使用的熔炼方法,使用非消耗电极式电弧熔炼法(VAR)、电子束熔炼法(EBR)、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PAM)。
作为熔炼方法,使用非消耗电极式电弧熔炼法的情况下,铸模形状并不限于圆柱状,因此初轧工序是必须的。作为熔炼方法,使用电子束熔炼法或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的情况下,由于将在与铸模不同的场所进行熔炼而成的金属熔液流入到铸模中,因此,铸模形状的自由度高。因此,能够铸造适于用于制造钛热轧板的热轧的尺寸的矩形柱状的铸锭。使用这样的矩形柱状的铸锭,制造钛热轧材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初轧工序。
作为不经过初轧工序而制造钛热轧板的方法,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宽度/厚度≥3.5”的纯钛矩形铸锭加热至900~1000℃的温度,在轧制开始时以表面温度880℃以上施加压下率为10%以上且小于40%的压下,然后,在表面温度小于880℃、最终轧制刚刚终止之后的表面温度不低于650℃的温度区域进行总压下率为70%以上的轧制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中,将在β相稳定温度区域的压下量抑制为特定值以下,从而抑制材料的宽度变宽。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抑制在热轧板侧面产生的折皱由于宽度变宽从而在表面移动而成为焊缝瑕疵的情况。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具有曲率半径为3~30mm的前端形状的钢制工具或者半径为3~30mm的钢制球将矩形的铸锭表面在冷条件下使其塑性变形,赋予起伏的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为0.2~1.5mm、平均长度为3~15mm的浅凹。在专利文献2中,利用前述的钢制工具或者钢制球,对矩形铸锭的表面在冷的条件下赋予应变,从而在热轧的铸锭加热时使表层部再结晶,减少由于粗大的凝固组织导致的表面缺陷。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组合高频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加热、电子束加热以及激光加热之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使铸锭的位于被轧制面的面的表层熔融再凝固,作为距表层深度1mm以上发生熔融再凝固而成的组织的钛的热轧轧制用坯料。专利文献3中,使铸锭的表层熔融再凝固,得到具有极其微细且不规则取向的凝固组织,从而减少由粗大的凝固组织的影响导致的表面瑕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51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90352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32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6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