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式可切换背光体、2D/3D模式可切换显示器以及2D/3D模式可切换背光体的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9122.4 | 申请日: | 201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3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D.A.法塔尔;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359 | 分类号: | H04N13/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于小宁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切换 背光 显示器 以及 操作方法 | ||
多视图背光体和模式可切换背光体采用平面背光体来发射散射光并且采用具有多个孔的光阻挡层来从散射光提供多个定向光束。模式可切换背光体还包含被配置为在二维(2D)操作模式下提供漫射光的另一平面背光体,在三维(3D)模式下提供多个定向光束。2D/3D模式可切换显示器包含模式可切换背光体和光阀阵列。背光体操作的方法包含将来自平面背光体的散射光定向为朝向具有多个孔的光阻挡层,并使用多个孔中的孔提供多个定向光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无
关于联邦赞助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无
背景技术
电子显示器是用于向各种设备和产品的用户传递信息的几乎无处不在的媒介。最常用的电子显示器包含阴极射线管(CRT)、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显示器(EL)、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源矩阵OLED(AMOLED)显示器、电泳显示器(EP)以及采用机电或电流体光调制的各种显示器(例如,数字微镜设备、电润湿显示器等)。一般来说,电子显示器可以被分类为有源显示器(即发光的显示器)或无源显示器 (即,调制由另一个源所提供的光的显示器)。有源显示器的最常见的示例是 CRT、PDP和OLED/AMOLED。当考虑发射的光时,典型地被分类为无源的显示器的是LCD和EP显示器。无源显示器虽然常常展现出包含但不限于固有的低能耗的有吸引力的性能特性,但由于缺乏发光能力而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使用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为了克服无源显示器与发射光相关联的限制,许多无源显示器与外部光源耦合。耦合的光源可以允许这些在其他情况下是无源的显示器发光并且实质上充当有源显示器。这样的耦合光源的示例是背光体(backlight)。背光体可以作为光源(通常是平板背光体),放置于在其他情况下是无源的显示器的后面以照射无源显示器。例如,背光体可以耦合到LCD或EP显示器。背光体发射穿过LCD或EP显示器的光。所发射的光由LCD或EP显示器进行调制,然后进而从LCD或EP显示器发射调制光。背光体常常被配置为发射白光。然后使用滤色器将白光转换为显示器中使用的各种颜色。例如,滤色器可以置于LCD或EP显示器的输出处(较不常见)或背光体和LCD或EP显示器之间。
附图说明
参照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容易理解根据这里描述的原理的示例和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其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实施例的多视图背光体的侧视图。
图1B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中的多视图背光体的侧视图。
图2A-2B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实施例的、以3D模式(图 2A)和2D模式(图2B)操作的、2D/3D模式可切换背光体的一部分的第一示例的侧视图。
图3A-3B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实施例的、以3D模式(图 3A)和2D模式(图3B)操作的、2D/3D模式可切换背光体的一部分的第二示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实施例的示例中的2D/3D模式可切换显示器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与这里描述的原理一致的实施例的示例中的背光体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一些示例和实施例具有作为上述引用的图中所示特征的补充和替代之一的其他特征。下面参照上面引用的图详细说明这些和其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这里描述的原理的实施例和示例提供了多视图背光体,其包括被配置为发射散射光的平面背光体和与平面背光体的表面相邻的具有多个孔的光阻挡层。孔被配置为允许一部分光通过作为多个定向光束。例如,定向光束可以具有与多视图显示器的视图方向对应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镭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镭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9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