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DVB-T2接收机中执行二进制数据流的时域去交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7529.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3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梅国强;林志好;曾朝煌;王晓晖;王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vb t2 接收机 执行 二进制 数据流 时域 交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DVB‑T2接收机中执行二进制数据流的时域去交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映射设备和半导体存储器。所述映射设备包括:输入接口,用于接收二进制数据流;输出接口,用于输出二进制数据流的去交织实例;行映射器,分别与输入接口和半导体存储器连接,用于将通过二进制数据流接收的数据分组为半导体存储器的写命令;以及行去交织器,分别与半导体存储器和输出接口连接,用于将通过读命令从半导体存储器取回的去交织数据传输到输出接口。所述半导体存储器是SDRAM,每个写命令是用于SDRAM行的至少一部分的SDRAM写命令,并且计算每个SDRAM写命令,使得以SDRAM迸发模式写入和读出去交织的数据。通过提供行映射器,该行映射器在接收到的数据流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之前发挥作用,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数据排序,其允许以降低的带宽取回去交织数据,特别是通过在SDRAM存储器上使用迸发读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数字视频广播-第二代地面(DVB-T2)接收机中执行二进制数据流的时域去交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电信标准要求传输的数据流在发送器处交织,在接收机处去交织,以便提高前向纠错(FEC)机制抵抗迸发噪声的能力。DVB-T2发送器或DVB-T2接收机也是如此。考虑到用于实现去交织处理的大量存储器访问,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去交织装置在片上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上操作。
目前还没有提供一种与基于SRAM的实现具有相同性能的去交织装置,而不依赖于昂贵的SRAM存储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DVB-T2接收机中执行二进制数据流的时域去交织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包括映射设备和半导体存储器。映射设备包括:输入接口,用于接收二进制数据流;输出接口,用于输出二进制数据流的去交织实例;行映射器,分别与输入接口和半导体存储器连接,用于将通过二进制数据流接收的数据分组为半导体存储器的写命令;以及行去交织器,分别与半导体存储器和输出接口连接,用于将通过读命令从半导体存储器取回的去交织数据传输到输出接口。半导体存储器是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每个写命令是用于SDRAM行的至少一部分的SDRAM写命令,并且计算每个SDRAM写命令,使得以SDRAM迸发模式写入和读出去交织的数据。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SDRAM的带宽限制,SDRAM没有用于去交织器。由于速度较低、读写访问开销、SDRAM的读写I/O共享等原因,SDRAM的带宽约为SRAM带宽的1/8。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允许使用SDRAM作为去交织器的存储器,而不是在相关技术中使用的更昂贵的片上SRAM。发明人已经发现,在去交织的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乒乓方法需要19.126Mbits的存储器,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现可以采用9.625Mbits的存储器来实现,因此允许使用16Mbits的SDRAM,这将降低去交织器存储器的成本80%。
本发明尤其基于发明人的见解,即,通过提供在接收到的数据流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之前对接收到的数据流进行操作的行映射器,可以实现允许以降低的带宽取回去交织数据的数据排序,特别是通过在SDRAM存储器上使用迸发读取操作。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输出接口与FEC映射器相连接。
由于去交织器通常与FEC机制(例如,里德-所罗门编码器)结合使用,因此以这样的方式设计该装置是特别有利的,即,该装置的输出接口与FEC映射器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使用用于迸发读取的FEC映射器缓存每个SDRAM读命令。
已经观察到,虽然从FEC块读取的单元应该是依次的,但是这些顺序单元的相应的SDRAM行可以是随机的。本实施例基于发明人的见解,即,FEC映射器的缓存可以用于分组和缓存同一SDRAM行的单元读命令,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迸发命令来执行SDRAM读取访问,以降低带宽要求。因此,相同SDRAM行的单元读命令在FEC映射器中分组并缓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75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