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4539.1 | 申请日: | 201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7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髙田昌世;西川岳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B60R16/02;H05K5/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在壳体(11)的开口(14)周围设置有第一突起(15)和第二突起(16)。在垫圈(17)的中央孔的周围形成有与第一突起(15)嵌合的第一嵌合孔以及与第二突起(16)嵌合的第二嵌合孔。通过使各个第一嵌合孔及第二嵌合孔与各个第一突起(15)及第二突起(16)嵌合,从而将垫圈(17)安装于壳体(11)。通过与第二突起(16)嵌合的紧固构件,将夹着垫圈(17)对开口(14)和开口(14)周围进行覆盖的罩安装于壳体(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开口设置有垫圈和罩的车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轨道车辆的车用控制装置的壳体处,设置有用于进行控制装置内部的电子零件的定期维护的开口。为了防止水、尘埃等进入壳体的内部而在开口处安装有罩。此外,为了提高防水性和防尘性,在开口与罩之间设置垫圈。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水用垫圈,上述防水用垫圈配设在壳体主体与门之间,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在壳体主体与门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1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装设于轨道车辆的车用控制装置内部的电子零件被定期维护。此外,对于设置在车用控制装置的开口与罩之间的垫圈,为了维持防尘防水性,也需要以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换。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水用垫圈设置在门与壳体主体之间。该防水用垫圈以一定间隔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因此,在拆卸时,需要将所有螺栓和螺母拆卸。因而,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水用垫圈设置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开口时,随着开口变大,车用控制装置的维护作业会变得繁杂。为了便于进行垫圈的更换作业,有时例如会通过螺栓和螺母将垫圈的仅四个角固定。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开口变大,螺栓的间隔扩大,垫圈会因自重而下垂,因此,存在有损垫圈的密封性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在维持垫圈的密封性的同时提高车用控制装置的维护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车辆的壳体、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垫圈、罩和紧固构件。壳体形成有开口。第一突起设置在开口的周围,并朝壳体的外侧突出。第二突起设置在开口的周围,并朝壳体的外侧突出。垫圈形成有作为通孔的中央孔,在中央孔的周围形成有与第一突起嵌合的第一嵌合孔,在中央孔的周围形成有与第二突起嵌合的、作为通孔的第二嵌合孔。通过使第一嵌合孔与第一突起嵌合并使第二嵌合孔与第二突起嵌合,从而使垫圈安装于壳体,以将开口的周围覆盖。罩形成有作为通孔的第一紧固孔。罩夹着垫圈对开口和开口的周围进行覆盖。紧固构件插通于第一紧固孔并与第二突起嵌合,从而将罩安装于壳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周围的各个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与形成于垫圈的各个第一嵌合孔及第二嵌合孔嵌合而将垫圈安装于壳体,并利用与第二突起嵌合的紧固构件将罩安装于壳体,从而能够在维持车用控制装置的密闭性的同时提高车用控制装置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用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垫圈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车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罩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车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4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子装置的壳体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生产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