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带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6844.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2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山上晃;今井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20 | 分类号: | C09J7/20;B32B5/18;B32B27/00;B32B27/40;C09J201/00;G09F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从粘合带与被粘物的界面迅速地脱除气泡而防止气泡残留于上述界面,且粘接性/缓冲性优异,成本低且薄型的粘合带。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发泡体层(A)、树脂膜层(C)且在树脂膜(C)侧具有2个以上的粘合部(B)的粘合带,其中,在上述2个以上的粘合部(B)之间存在不具有粘合部(B)的区域,且上述区域通到上述粘合带的端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电子设备等的制造场所能够使用的具有发泡体层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粘合带的作业性优异、粘接可靠性也高,因而在例如OA设备、家电制品等电子设备的制造场所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对于电子设备、尤其是个人电脑、数码摄像机、电子账本、便携电话、PHS、智能手机、游戏设备、电子书等便携电子终端要求小型化和薄型化,与此相伴,对于构成上述便携电子终端的粘合带等也要求薄型化。
另外,通常对于上述那样的显示设备而言,为了防止显示器的破裂、波纹(液晶的深浅的波动现象),大多在显示器背面贴附了具有具备缓冲性的发泡层的粘合带(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具有发泡层的粘合带由于非常柔软,所以在贴附时卷入气泡并出现褶皱的情况较多。尤其是,在贴附时利用冲压机对准位置,随后在数分钟后进行层压的情况下,明显会发生上述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9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从粘合带与被粘物的界面迅速地脱除气泡而防止气泡残留于上述界面、且粘接性/缓冲性优异、成本低且薄型的粘合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利用下述的粘合带而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发泡体层(A)、树脂膜层(C)且在树脂膜(C)侧具有2个以上的粘合部(B)的粘合带,其中,在上述2个以上的粘合部(B)之间存在不具有粘合部(B)的区域,且上述区域通到上述粘合带的端部。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粘合带来说,从其与被粘物的界面迅速地脱除气泡,气泡不易残留于上述界面,并且,尽管为薄型但缓冲性和粘接力仍然优异。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能够防止显示器的破裂、波纹而不会使最终制品或其部件的生产效率降低。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可适合用于例如向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非显示面侧的粘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粘合带的粘合部侧观察具有大致菱形的粘合部的粘合带的俯视图。
图2是从粘合带的粘合部侧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的粘合部的粘合带的俯视图。
图3是从粘合带的粘合部侧观察具有大致六边形的粘合部的粘合带的俯视图。
图4是从粘合带的粘合部侧观察具有大致四边形的粘合部的粘合带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20中得到的粘合带的具有粘合部的面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聚氨酯发泡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粘合带)
本发明的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发泡体层(A)、树脂膜层(C)且在树脂膜(C)侧具有2个以上的粘合部(B)的粘合带,其中,在上述2个以上的粘合部(B)之间存在不具有粘合部(B)的区域,且上述区域通到上述粘合带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6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