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β-法呢烯的胺衍生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4978.4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D·莱因韦伯尔;R·罗曼斯基;A·沃霍尔特;A·贝尔;T·A·法斯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60 | 分类号: | C07C209/60;C07C211/21;C07C211/27;C07C211/48;C07C213/02;C07C21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邹智弘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金属催化剂 胺衍生物 制备 | ||
本发明的主题是用于制备法呢胺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β‑法呢烯与一种或更多种胺在第10副族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在60至150℃范围内的温度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胺在法呢烯的1,3-二烯单元上的金属催化的加成制备β-法呢烯的胺衍生物。这些产物尤其是香料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法呢胺的下游产物也具有表面活性性质。
背景技术
工业上,萜烯胺通过萜烯,如β-月桂烯与胺在单质钠存在下的反应制备。在Takasago过程的范围内,如此从β-月桂烯出发以多步方法制备(-)-薄荷醇。
类似于此,β-法呢烯用有机锂化合物加氢胺化也描述于各种公开中(EP-A-2 894143)。所述实例的产物为在香料合成中的中间体。
碱催化的加氢胺化的不利之处之一在于与质子性溶剂例如醇的不相容性。在此形成对应的醇盐,然后可以是胺的脱质子化。此外,使用碱产生的影响也在于可使用的物质的范围。优选将用羟基或羧基官能化的胺(例如二乙醇胺或肌氨酸)在这些基团处脱质子,然后可以是碱催化的加氢胺化。
此外,使用单质钠或丁基锂对反应容器和所使用的材料的惰性提出了高要求,以使爆炸风险最小化以及对所使用的原料的惰性提出了高要求,其必须耐受这样的还原剂。
加氢胺化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方法通常更确切地说是学术研究的主题。作为1,3-二烯的活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尤其突出的是具有单膦配体和二膦配体的镍催化剂和钯催化剂(J.Pawlas,Y.Nakao,M.Kawatsura,J.F.Hartwig,J.Am.Chem.Soc.2002,124,3669-3679)。
具有工业意义的尤其是能够转化宽范围的胺,例如烷基胺、烷醇胺,尤其是糖胺和氨基酸的方法。以在氮上的特殊官能团,如苯胺或肼为前提的反应由于所使用的反应物的高毒性而不是主要目标。
其它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加氢胺化使用铑催化剂,然而这可能经常仅用于分子内加氢胺化(US 2012/0190854)。此外还描述了钌催化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催化剂浓度(>5mol%),此外必须借助于助催化剂将它们活化(WO 2005/077885)。均相催化的方法的一个关键不利之处在于,均相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分离和重新使用经常是不可能的。
工业上,加氢胺化经常在非均相催化剂上进行,然而这些催化剂的活性经受到活性中心的低扩散速率的损害,从而必须使非均相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精确适应底物和产物。
在2010年,Behr,Johnen和Rentmeister提出了用均相过渡金属催化剂将萜烯加氢胺化。具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将β-月桂烯在钯/二膦催化剂上用吗啉加氢胺化(A.Behr,L.Johnen,N.Rentmeister,Adv.Synth.Catal.2010,352,2062-2072)。
过渡金属催化的加氢胺化的一种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底物是法呢烯,其可以大规模地通过发酵过程由可再生的原料获得。将β-法呢烯用于加氢胺化中时特别有挑战性的,因为非常非极性的法呢烯与极性胺的反应可以导致非均相的反应溶液,在其中不能有效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因此在于提供用于β-法呢烯的加氢胺化的经济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方法,其即使在质子溶剂中并且采用官能化的胺也能够以良好的收率进行。
出人意料地发现,β-法呢烯的过渡金属催化的加氢胺化是可能的,而不管在这样的底物的情况下链长导致了萜烯与所使用的胺之间的非常大的极性差异。
本发明的主题因此是用于制备法呢胺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β-法呢烯与一种或更多种胺在第10副族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在60至150℃范围内的温度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