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传导体、全固体电池、电子设备、电子卡、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0159.2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岸本健史;有持祐之;诸冈正浩;清水圭辅;铃木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B1/06;H01M4/13;H01M4/133;H01M4/134;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潘树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固体电池 传导体 锂离子 发热 正极 可穿戴设备 离子传导率 负极 电动车辆 电解质层 电子设备 电子卡 差热分析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传导体、全固体电池、电子设备、电子卡、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车辆,全固体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在差热分析中具有发热峰值的锂离子传导体。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高温侧的离子传导率低于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低温侧的离子传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传导体、全固体电池、电子设备、电子卡、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一般的液系的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为了抑制热失控时等发生的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采取了安全对策。作为其中之一,设有由通过热量熔化的有机聚合物构成的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隔膜具有以下功能:在电池内部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中,通过隔断在正极/负极间流动的离子的路径,使传导率极端地下降,从而停止失控反应(所谓的切断功能)。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03050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了固体电解质来代替液系的电解质的全固体电池中,由于无法使用由有机聚合物构成的隔膜,因此无法通过隔膜的切断功能来确保安全性。
一般来说,全固体电池仅由固体材料构成,因此与使用电解液的通常的液系的电池相比,认为安全性更高。但是,在将全固体电池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的情况下,如果全固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则电子设备内可能会成为异常的状态。例如,在电子设备的密封的框体内,在全固体电池的周边大多配置有电路基板等塑料材料(以下称为“周边材料”。)。因此,如果全固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则周边部件有可能暴露在异常的高温中而成为异常的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抑制全固体电池的热失控并提高安全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热失控的全固体电池以及具有该全固体电池的电子设备、电子卡、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车辆。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化学器件的热失控的锂离子传导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技术为,一种全固体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在差热分析中具有发热峰值的锂离子传导体,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高温侧的离子传导率低于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低温侧的离子传导率。
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离子传导体,在差热分析中具有发热峰值,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高温侧的离子传导率低于相比发热峰值的上升温度处于低温侧的离子传导率。
第三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从第一技术的全固体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
第四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卡,从第一技术的全固体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
第五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穿戴设备,从第一技术的全固体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
第六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车辆,具有:第一技术的全固体电池;从全固体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的转换装置;以及基于与全固体电池相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相关的信息处理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可以抑制热失控的全固体电池。另外,能够实现可以抑制电化学器件的热失控的锂离子传导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效果不一定限定于此,可以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任何效果或与它们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层叠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0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车辆、蓄电系统、工具及设备
- 下一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