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工具和机床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8768.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库斯·威廉;多米尼克·比托;赖纳·汉克;马克·克林克哈默;莱昂纳德·申德沃尔夫;西蒙·欧肯富斯;延斯·卡佩斯;丹尼斯·特朗克莱恩;亚历山大·塔塔尔奇克;约尔戈·诺伊珀特;马库斯·马茨;克里斯蒂安·雅基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快机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12;B21D28/02;B21D19/08;B21D5/02;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魏彦;洪玉姬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工具 加工板状 纵向轴线 夹紧轴 支承面 机床 定位轴线 工具主体 位置轴线 相向运动 地被 优选 开口 容纳 加工 | ||
本公开涉及用于加工板状工件(10),优选板材的一种工具和一种机床以及一种方法,包括:上部工具(11)和下部工具(9),该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可相向运动,以加工布置在其间的工件(10),其中上部工具(11)具有包括共同的位置轴线(35)的夹紧轴(34)和基体(33),并且包括加工工具(37),该加工工具与夹紧轴(34)相对置地被布置在基体(33)上,并且其中,下部工具(9)具有基体(41),该基体包括用于工件(10)的支承面(47)和位于支承面(47)内的开口(46),其中容纳加工工具(37)的工具主体(39)包括纵向轴线(40),该纵向轴线倾斜于上部工具(11)的定位轴线(35)。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加工板状工件,优选板材的一种工具和一种机床以及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EP 2 527 058 B1,已知了这种机床。该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压力机形式的机床,其中在行程装置上预设有上部工具,而行程装置可相对于待加工的工件,沿着行程轴线,朝着工件的方向和相反方向移动。下部工具被预设在行程轴线中并且与上部工具相对,并且相对于底面定位下部工具。通过楔形齿轮机构,操控用于上部工具的行程运动的行程驱动装置。行程驱动装置连同布置在其上的上部工具可通过电机驱动器,沿着定位轴线移动。下部工具在此通过电机驱动器,与上部工具同步地移动。
根据DE 10 2006 049 044 A1,已知了一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工具,其例如可用在根据EP 2 527 058 B1的机床中。用于切割和/或成型板状工件的这一工具包括印模和冲模。为了加工被布置在印模和冲模之间的工件,这些工具部件在行程方向上相向运动。在印模上布置有包括切削刃的切削工具,并且在冲模上预设有至少两个配对切削刃。印模和冲模可相对于彼此,围绕共同的定位轴线旋转。在此,配对切削刃相对于共同的定位轴线定向,使得通过印模的切削工具的旋转运动,可相对于配对切削刃定位切削工具的切削刃。配对切削刃到定位轴线的距离对应于切削刃到共同的定位轴线的距离。
此外,根据EP 2 177 289 B1,已知了一种用于切割和/或成型板状工件的工具。该工具包括印模和冲模,其再次相对于彼此定向在共同的定位轴线中。可围绕该定位轴线旋转地支承印模,使得印模上的切削工具的至少一个切削刃可相对于冲模上的至少一个配对切削刃定向。冲模在用于工件的支承面上包括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提取已分离的工件部件。在与开口相邻的位置处,预设了另外的配对切削刃,其到定位轴线的距离与开口中的另外的配对切削刃的一致。在冲模的位于开口外的配对切削刃上预设有板材的提取面。即便在该工具中,配对切削刃到定位轴线的距离也对应于印模的切削工具上的切削刃到定位轴线的距离。
根据WO 02/043 892 A2,已知了一种用于切割板状工件的工具,其包括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上部工具包括夹紧轴和基体,其位于共同的位置轴线中。在基体上预设有加工工具,该加工工具与夹紧轴相对。下部工具包括基体,该基体包括用于工件的支承面和位于支承面内的开口。加工工具的切削刃被定向为,倾斜于工件的平面,以便引入纵向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切割和/或成型板状工件的一种工具以及一种机床和一种方法,通过其提高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灵活性。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一种用于切割和/或成型板状工件,特别是板材的工具得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快机床两合公司,未经通快机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8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