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及构造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6544.1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5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清嘉;石田润;加茂宗太;吉野雄哉;加藤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5/52 | 分类号: | B29C65/52;B29C7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朴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剂 贯通孔 加强件 外板 构造体 密封件 部侧 粘接 定位步骤 强度降低 注入区域 复合材料 粘接面 封堵 配置 通孔 残留 转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及构造体,在注入粘接剂时能够确认粘接剂注入区域内是否残留有气泡,可减少粘接剂的内部所含的气泡,减轻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降低。将外板和加强件粘接的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包括:定位步骤(S12),将外板和加强件定位;密封件配置步骤(S14),配置封堵外板和加强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注入步骤(S16),将粘接剂按照从粘接面一端部侧朝另一端部侧的顺序向加强件的贯通孔内注入。在步骤(S16)中,具体而言,在向贯通孔注入粘接剂时,在能够从与正注入着粘接剂的贯通孔相邻的另一贯通孔识别粘接剂的阶段,使要注入粘接剂的贯通孔从正注入着粘接剂的贯通孔转换至能够识别粘接剂的贯通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及通过粘接剂的注入制造的构造体。
背景技术
作为轻量及高强度的材料,已知有在增强纤维中浸渗树脂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用于飞机、汽车及船舶等。复合材料可粘接其它复合材料而制成构造体来使用。作为粘接多个复合材料的方法,已知有在要粘接的多个复合材料之间设置粘接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11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0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图10是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的概略图。图11是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的放大概略图。图12是表示与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的制造有关的粘接剂的注入方法的一状态之一例的剖面概略图。图13是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的剖面概略图。图11是放大表示图10的区域D的图。图12及图13是从图11的E-E剖面看到的剖面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具有外板102、加强件104、粘接剂106。如图11所示,外板102在被粘接面102s上经由粘接剂106粘接有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经由粘接剂106被粘接在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粘接剂106设置于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之间的区域,将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粘接在一起。
在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中,在外板102和加强件104的定位上要求具有精度的情况下,需要预先确定外板102和加强件104的位置,如图12所示,利用粘接剂注入部122,从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之间的间隙向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之间的区域注入液体状的粘接剂106,由此粘接外板102和加强件104。以下,将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之间的区域称为粘接剂注入区域。另外,以下将外板102的被粘接面102s和加强件104的粘接面104s之间的间隙简称为间隙。现有复合材料的构造体100因为在从间隙注入液体状的粘接剂106时,无法确认在粘接剂注入区域内是否残留有气泡,如图13所示,会导致粘接剂106的内部含有气泡107,所以存在外板102和加强件104的粘接强度降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印机构
- 下一篇:通过浸渍特定预制品来生产复合材料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