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4688.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9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安海隆裕;弓削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3/58 | 分类号: | B29C43/58;B29C43/30;B29C43/36;B29L9/00;B65D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薄膜 立体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使用成形模具和砧座对至少由最内表面的柔软的内表面薄膜和外表面侧的强度较高的外表面薄膜层压而成的层叠薄膜进行压缩成形,使该压缩成形的部分向外表面侧突出,该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砧座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以下。由此,在增大突出加工部的成形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对层叠薄膜或成形设备造成的负担,能够高效地成形外观特性优异的突出加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在不产生褶皱等的情况下成形具有充分的高度的突出加工部且能够成形外观特性优异的突出加工部的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用于对液体、粉体等具有流动性的内容物进行密封包装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容器中来使用的再装填用所使用的挠性的包装体(袋(日文:パウチ)),以使构成包装体的层叠薄膜向两外侧突出的方式进行立体成形而形成注入排出口等。
作为这样的立体成形方法,提出了对层叠薄膜进行预热后进行压制成形并同时在模具内进行冷却的方法(专利文献1)、对塑料薄膜进行加热后一边冷却一边成形的方法(专利文献2)。
在上述立体成形方法中,无法在预先将两张层叠薄膜叠合的状态下成形注入排出口,并且产生伴随着压制成形的加工伸长所导致的偏移而设有考虑了该偏移的余量,因此,存在只能成形比注入排出口的大小小的突出部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冷加工(日文:冷間)将至少由最内表面的柔软的内表面薄膜和外表面侧的强度较高的外表面薄膜层压而成的层叠薄膜沿厚度方向压缩成形,使该压缩成形的部分向外表面侧突出(专利文献3)。
在本申请人的上述立体成形方法中,不需要加热、冷却,能够利用冷加工进行立体成形,并且,即使在将两张层叠薄膜叠合的状态下也能够向两外侧、一侧突出,从而能够以高速连续地进行立体成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3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46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立体成形方法中,在增大注入排出口的流量或者利用突出加工部对小袋施加装饰时这样的情况等,期望使突出加工部的成形高度更大。此时,为了增大突出加工部的成形高度,减小成形模具与砧座(承受台)之间的间隙等,通过增大压缩载荷来实现。
然而,若增大成形载荷,则会对层叠薄膜造成损伤或者对成形设备造成的负担也变大,因此在生产率和经济性的方面未充分满足。另外,还存在即使能够增大突出加工部的成形高度也容易在突出加工部产生褶皱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增大突出加工部的成形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对层叠薄膜或成形设备作用的负荷且能够高效地成形外观特性优异的突出加工部的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
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使用成形模具和砧座对至少由最内表面的柔软的内表面薄膜和外表面侧的强度较高的外表面薄膜层压而成的层叠薄膜进行压缩成形,使该压缩成形的部分向外表面侧突出,该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砧座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层叠薄膜的立体成形方法中,较佳的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4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