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输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4363.5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3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M·费舍尔;J·戴希曼;A·施米克;K·格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倍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18 | 分类号: | F02M37/18;F02M37/12;F02M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德国汉诺威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输送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储箱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设备,该流体输送设备具有第一流体输送泵(3),具有涡流罐(2)并且具有第二流体输送泵(4),其中该流体能够通过该第一流体输送泵(3)从涡流罐(2)输送,其中,该第二流体输送泵(4)具有驱动区域(5)并且具有输送区域(6),其中该输送区域(6)被联接到该驱动区域(5)并且能够通过该驱动区域(5)被驱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流体输送设备的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储箱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设备,其具有第一流体输送泵、具有涡流罐并且具有第二流体输送泵,其中流体能够由第一流体输送泵从涡流罐输送。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中,使用储箱系统用于储存不同的液体。储箱系统尤其是用于储存燃料、润滑剂或还原剂,例如用于废气后处理。由于在机动车辆中给定的空间条件,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提供非常坚固的储箱或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储箱舱室组成的储箱。下面主要参考在燃料储箱中的应用。然而,适用性也延伸到用于存储其它液体介质(诸如润滑剂或还原剂)的储箱。
为了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确保将储箱的完全排空,并且为了确保在任何时候都在输送点处充分地提供燃料用于向内燃发动机提供供给,所需要的是使得燃料而从远离输送点的区域朝向输送点输送。在这种情况下,输送点总体上由将燃料朝向内燃发动机导引的燃料输送泵形成。
在已知的燃料输送系统中,燃料输送泵总体上被布置在涡流罐中,该涡流罐由抽吸喷射泵填充,使得在涡流罐中持续地存在足够的燃料的体积,以便燃料输送泵可以输送燃料并且不会干燥运行。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设备中,燃料从燃料储箱或其它储箱舱室的远侧区域的输送同样经由抽吸喷射泵实现。所述抽吸喷射泵,就像用于向涡流罐提供供给的抽吸喷射泵一样,被动地由燃料输送泵通过旁路提供供给。一旦燃料输送泵在内燃发动机的方向上输送燃料流,部分体积的燃料就经由限定的、总体上不可变的旁路分流并且被输送通过抽吸喷射泵。作为通过抽吸喷射泵输送燃料的结果,在抽吸喷射泵中形成推进射流,该射流部分地生成负压,并且因此从抽吸喷射泵的周围裹挟燃料并且将所述燃料输送到输送点。
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的缺点特别是在燃料输送泵的操作期间抽吸喷射泵永久地并行运行。因此,燃料输送泵的功率被永久分流,并且用于向抽吸喷射泵提供供给。抽吸喷射泵的操作并不针对实际驾驶情况或实际瞬时燃油需求受到调节和适配。然而,为了确保在任何时候都通过抽吸喷射泵充分输送燃料,需要使得燃料输送泵相应地超尺寸,以便除了用于输送当前需要的燃料的实际所要求的功率以外,还有足够的功率用于运行抽吸喷射泵。
较大尺寸的燃料输送泵其本身具有较高的电流消耗,由此总的来说,必须使用更多的能量来运行燃料输送系统,由此尤其增加了机动车辆的总燃料消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设备,其允许更节能地操作所需的抽吸喷射泵。本发明的目的还有允许取决于需求地操作抽吸喷射泵。本发明的目的还有提供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输送设备的机动车辆。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从储箱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设备,该流体输送设备具有第一流体输送泵,具有涡流罐并且具有第二流体输送泵,其中该流体能够通过该第一流体输送泵从涡流罐输送,其中,该第二流体输送泵具有驱动区域并且具有输送区域,其中该输送区域被联接到该驱动区域并且能够通过该驱动区域被驱动。
流体输送泵可以是例如电动操作的泵,其经由控制单元以取决于需求的方式被启动。这种流体输送泵具有电动机和泵送级,该泵送级被联接到电动机并且其输送待输送的流体。可替换地,可以使得流体输送泵由两个彼此机械地联接的泵送级形成。例如,在这方面泵送级之一可以由流体流驱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泵送级输送流体,该第二泵送级被联接到第一泵。这样的流体输送泵因此需要流体流作为驱动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倍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世倍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4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