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854.8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王秀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检测 装置 | ||
乘员检测装置(1)具备垫(2)、内垫(3)、就座传感器(4)以及切口部(5)。垫(2)具有乘员能够就座的座面(21),包含柔软材料而形成。内垫(3)嵌入设置于垫(2)的与座面(21)相反侧的凹部(23)。就座传感器(4)设置于凹部(23)的座面(21)侧的内壁与内垫(3)之间,具有根据从垫(2)的座面(21)侧施加的载荷而开关的多个传感器单元(40)、以及将多个传感器单元(40)电连接的布线(45)。切口部(5)在垫(2)中配置于与多个传感器单元(40)彼此之间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沿凹部(23)的座面(21)侧的内壁与座面(2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9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177853号,在此通过参照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检测乘员的在座的乘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检测乘员是否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检测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通过具有多个传感器单元的就座传感器检测乘员是否坐在构成座椅的垫的座面上。在乘员坐在垫的座面上的情况下,由于乘员的臀部对较宽的范围施加载荷,所以多个传感器单元开启。与此相对的,在货物等倾斜地放置于垫的座面上的情况下,由于载荷集中施加于垫的座面与货物的接触位置,所以只有位于该接触位置的正下方的传感器单元开启,其它的传感器单元关闭。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在多个传感器单元开启时检测乘员坐在垫的座面上,在一个传感器单元开启时不进行检测。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在嵌入设置于车辆的垫的与座面相反侧的凹部的被称为板坯的伸缩状的内垫与该凹部的座面侧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就座传感器。由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与在车辆的垫的座面设置就座传感器的结构相比,减小就座传感器的凹凸感给乘员坐着的感觉带来的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7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471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中,认为对垫的座面施加的载荷在经由垫中传导至就座传感器时会分散。因此,在对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设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有乘员坐下的判别功能的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存在该判别功能的正确性降低的可能。具体而言,在将货物等倾斜地放置于垫的座面的情况下,载荷从垫的座面与货物的接触位置分散地传导至垫中,包含位于该接触位置的正下方的传感器单元的多个传感器单元开启。在该情况下,会进行乘员坐在垫的座面的误检测。因此,在对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乘员检测装置设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有乘员坐下的判别功能的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很难正确地判别乘员是否坐在垫的座面。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员坐下的判别性能的乘员检测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乘员检测装置具备垫、内垫、就座传感器以及切口部。垫包含柔软材料而形成,并具有乘员能够就座的座面。内垫嵌入设置于垫的与座面相反侧的凹部。就座传感器设置于凹部的座面侧的内壁与内垫之间,具有根据从垫的座面侧施加的载荷而开关的多个传感器单元、以及将多个传感器单元电连接的布线。切口部配置于垫中与多个传感器单元彼此之间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沿凹部的座面侧的内壁与座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由此,切口部抑制对垫的座面施加的载荷在垫中分散。因此,对垫的座面施加的载荷作用于处于其正下方的传感器单元,并抑制作用于其它传感器单元。因此,在货物等倾斜地放置于垫的座面的情况下,位于座面与货物的接触位置的正下方的传感器单元开启,并抑制其它的传感器单元开启。与此相对的,在乘员就座于垫的座面的情况下,由于乘员的臀部对垫的较宽范围施加载荷,所以多个传感器单元开启。因此,该乘员检测装置能够提高乘员是否坐在垫的座面的判别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