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硬钎焊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570.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福元敦志;伊藤泰永;迫田正一;山吉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UACJ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B23K1/00;B23K1/19;B23K31/02;B23K35/22;B23K35/28;B23K101/14;B23K103/10;C22F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钎焊 | ||
一种铝合金硬钎焊板,其中,钎料隔着中间材料包覆于纯铝或铝合金的芯材的单面或两面,所述中间材料含有0.4~6质量%的Mg,进一步含有Mn、Cr和Zr之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Mn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下、Cr的含量为0.3质量%以下、Zr的含量为0.3质量%以下,且Mn、Cr和Zr的总含量为0.1质量%以上;所述钎料含有4~13%质量的Si、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硬钎焊板,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或真空中进行的无助熔剂硬钎焊中,通过在硬钎焊加热中Mg被迅速供给到钎料中,钎料开始熔融之后使该Mg充分溶出到熔融钎料中,有效地破坏钎料表面的氧化皮膜,从而能够实现优异的硬钎焊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或真空中不使用助熔剂而对铝进行硬钎焊的铝合金硬钎焊板。
背景技术
作为铝制换热器、机械用部件等具有多个细小接合部的制品的接合方法,多采用硬钎焊接合。为了将铝(包括铝合金)进行硬钎焊接合,需要破坏覆盖于表面的氧化皮膜,使熔融的钎料与母材或同样熔融的钎料接触,而为了破坏氧化皮膜,大致分为使用助熔剂的方法和在真空中加热的方法,这些都已被实际应用。
尽管硬钎焊接合的适用范围涉及很广,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汽车用换热器。散热器、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汽车用换热器大多为铝制,几乎都是通过硬钎焊接合制造的,其中,目前大多采用涂布非腐蚀性的助熔剂并在氮气中加热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驱动系统的变化,出现了搭载电子零件的换热器等,助熔剂的残渣成为问题的情况正在增加。这种换热器虽然也存在通过真空硬钎焊制造的方法,但是在真空硬钎焊法中,由于加热炉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高,并且生产率、硬钎焊的稳定性也存在问题,因此越来越需要在氮气炉中不使用助熔剂来进行硬钎焊接合。
为了应对这种需求,作为通过在硬钎焊加热中将Mg扩散到钎料中,从而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不使用助熔剂而能够实现硬钎焊接合的方法,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将添加到芯材中的Mg扩散到钎料中的方法,在制造包覆材料时、硬钎焊加热中防止在钎料表面上形成氧化皮膜,认为Mg有效地作用于破环钎料表面的氧化皮膜(专利文献1)。
此外,还提出了在含有Li的钎料和含有Mg的芯材之间设置中间材料,使该中间材料含有Mg的方法,利用钎料中添加的Li和芯材、中间材料中添加的Mg在硬钎焊加热中破坏钎料表面的氧化皮膜,能够实现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不使用助熔剂而进行硬钎焊(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85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33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将添加到芯材中的Mg扩散到钎料中的方法中,从确保芯材的固相线温度为硬钎焊温度以上的观点出发,可以添加到芯材中的Mg量是有限制的,有时无法获得足以在硬钎焊时破坏氧化皮膜的Mg量,不能确保良好的硬钎焊性。
此外,在含有Li的钎料和含有Mg的芯材之间设置中间材料并使该中间材料含有Mg的方法中,虽然通过设置中间材料,Mg的添加量将不受限制,但是例如,在钎料较厚的情况下、硬钎焊时的升温速度较快的条件下等,可能Mg的扩散不充分,无法获得充分的皮膜破坏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硬钎焊板,该铝合金硬钎焊板在氮气气氛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中或真空中不使用助熔剂而对铝进行硬钎焊的情况下,通过在硬钎焊加热中Mg被迅速供给到钎料中,钎料开始熔融之后使该Mg充分溶出到熔融钎料中,有效地破坏钎料表面的氧化皮膜,从而能够实现优异的硬钎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UACJ,未经株式会社UACJ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