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流动性、高冲击性和良好脱模性能的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硅氧烷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1820.5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玛丽亚·多洛雷丝·马丁内斯·卡诺瓦斯;马克·阿德里安乌斯·约翰内斯·范·德·梅;罗伯特·迪尔克·范·德·格兰佩尔;埃哈德·布鲁斯;罗伯·布恩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英 |
地址: | 荷兰贝尔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流动性 冲击 良好 脱模 性能 聚碳酸酯 聚硅氧烷 组合 | ||
热塑性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该共聚物包含:约49.5wt%至约97.95wt%的至少一种聚碳酸酯聚合物;约2.0wt%至约49.5wt%的至少一种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和约0.05wt%至约1.0wt%的至少一种脱模剂。该组合物表现出至少约25cm3/10min的熔体体积流速,小于或等于10℃的延性/脆性转变温度和金属化后的高光泽度和/或当暴露于遮光剂时拉伸屈服强度保持率的显著改进。形成制品的方法包括:形成包含热塑性组合物的混合物,和在模具中注射模制,挤出,旋转模制,吹塑或热成形该混合物而形成制品。这种组合物和方法可以用于形成制品,包括但不限于,机动车灯框和消费设备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计为具有高流动性,高冲击性和良好脱模性能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塑料部件设计的趋势正朝着更薄,更复杂的具有先进造型的部件方向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流动性和足够脱模性的材料以实现具有增强的造型的这种窄而复杂的结构,同时还保持高冲击性能。
这些和其他缺点通过本公开的各方面解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含有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的热塑性组合物,包含:约49.5wt%至约97.95wt%的至少一种聚碳酸酯聚合物;约2.0wt%至约49.5wt%的至少一种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其量有效提供基于热塑性组合物总重量约1.0wt%至约5.0wt%的总硅氧烷含量;和约0.05wt%至约1.0wt%的至少一种脱模剂。热塑性组合物表现出根据ISO 1133在300摄氏度(℃)下使用1.2千克(kg)负荷测定的至少约25立方厘米/10分钟(cm3/10min)的熔体体积流速(MVR)。热塑性组合物还具有根据ISO 180-1A在厚度为3毫米(mm)的模制部件上测定的小于或等于10℃的延性/脆性转变温度。与不含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的参考热塑性组合物相比,根据ASTM D1729在3mm厚的金属化的板上以反射和镜面排除模式测量的,热塑性组合物在金属化后进一步具有良好的高光泽保持率,其中L*提高约30%或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用于灯框,反射镜壳体或箱形状的应用,其需要高度美观的光泽表面,通常仅通过严格应用塑料设计规则模制的部件。
图2和图3显示了高流动性和改进的脱模特性的独特组合,使得由于具有最小脱模角度的更加矩形的壁而具有较低的拔模角度和更大的肋条的箱,反射镜,壳体或灯框设计成为可能。
图4示出了增加的拔模角如何增加部件尺寸。
图5显示了用于测定脱模力的示例性设备。单元40,30和20以毫米(mm)计。
图6显示了用于测定摩擦系数的示例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市场上需要低温冲击性能的一些应用,使用聚碳酸酯/聚硅氧烷的共混物,因为与普通聚碳酸酯相比,包含这些共混物的组合物除了具有非常好的脱模性能外,还可以具有高冲击性和良好的美观性。目前的市售产品是不同比例的聚碳酸酯和聚硅氧烷共聚物的混合物;取决于这些比例,最终产品的性质,如脱模性能,可以变化。
出乎意料地发现,包含(i)以有效地提供基于共混物的总重量约1.0wt%至约5.0wt%的总硅氧烷含量的量的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和(ii)至少一种聚碳酸酯的共混物,与没有聚碳酸酯-硅氧烷或具有替代抗冲改性剂,如丙烯酸或硅氧烷基核-壳橡胶的聚碳酸酯的基本上相似的组合物相比,在室温和较低温度下具有高流动性、高冲击性的改进的平衡。此外,这些组合物在金属化后表现出良好的高光泽保持,并且在长时间暴露于遮光剂等化学品后仍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保持。
热塑性组合物
公开的热塑性组合物可以表现出,例如,改进的机械性能,或冲击,热,或流动和脱模,和/或形态学或风格性能,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其他机械和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1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