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1548.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三日月丰;矶贝荣志;中田匡浩;山本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任玉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栏 支承 构造 | ||
该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具备:撑杆主体,将梁及框架间连接;撑杆加强体,将上述撑杆主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加强;以及角撑板,设置在上述撑杆加强体及上述梁间;在上述撑杆主体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有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壁面部设置在与上述角撑板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高度,并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
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6-165626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车辆彼此碰撞时防止一方车辆钻入到另一方车辆的下方的防钻护栏(underrun protector)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乘用车与卡车等的大型车正面碰撞或追尾那样的情况下,因为在相互的车辆上设置的横梁等强度部件的设置高度的差异,有可能乘用车会钻入到大型车的下方。因此,在大型车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与乘用车具备的强度部件的设置高度匹配而配置的称作防钻护栏的强度部件。由此,防止碰撞时的乘用车的钻入。
作为以往的防钻护栏,有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结构。这些防钻护栏为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经由托架或撑杆(支承构造)螺栓紧连到车体框架上的构造。
防钻护栏被要求具有充分的承载性能。作为评价承载性的1个方法,有在比梁的撑杆安装位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向梁的碰撞面(对方车辆碰撞的面)施加载荷、评价最大能够输入何种程度的载荷的方法。由于作为防钻护栏的制品的性能受承载性能的优劣影响,所以希望开发出承载性评价试验中的最大输入载荷变得比以往更大那样的防钻护栏。还希望更加轻量。
在上述载荷输入时,对于梁希望有抵抗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的弯曲力矩的构造,对于撑杆希望抵抗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的扭转力矩的构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撑杆和框架的固定构造将侧框架从轻微的碰撞时的冲击载荷保护的构造,所述撑杆具备:“第一部件,由固定在框架腹板面上并铅直地取向的腹板面、和从该腹板面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并固定在防钻护栏上的第一凸缘面构成”;以及“第二部件,由水平地取向并相对于框架凸缘面及该腹板面固定的上表面、从该上表面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向铅直下方延伸设置并固定在防钻护栏上的前表面、和从该前表面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形成并相对于该第一部件的腹板面固定的侧面构成”。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构造:撑杆由“将车体框架与梁连结的撑杆主体”、“将撑杆主体加强的撑杆加强体”和“将撑杆与梁的连接部加强的角撑板”构成;通过跨架设置在梁与撑杆之间的角撑板,提高梁对于弯曲变形的抵抗。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了以下构造:通过在撑杆主体的较短方向两端设置弯折部而在撑杆主体上形成凹部;通过在上述凹部中嵌入上述撑杆加强体而形成闭截面形状的撑杆构造,提高撑杆对于扭转变形的抵抗。
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的构造:通过具有将梁连接到车体框架上的连接构造体、沿铅直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撑杆、设置在梁与撑杆之间的L字形的托架、加强件和加强板的构造,当对梁输入了载荷时,产生阻碍由经由梁传递来的载荷带来的撑杆向内方的变形的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0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2016/12574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是关于对侧框架进行保护的固定构造的,仅通过该技术,承载性能不会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1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